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9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6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1.
哈萨克斯坦作为亚信会议的发起国,对亚信会议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哈致力于推动亚信机制的升级,是基于其国内政治和中亚战略目标的需要。中国在2014年5月成为新一届亚信会议轮值主席国,应关注哈在该机制中的特殊角色和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发挥建设亚信机制的主导力量,使该机制成为开拓中哈关系的积极推手和服务于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112.
2010年,越南政治持续稳定。经济仍保持较高的增长,并超过预期目标,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反腐力度不够,各项改革有待深化;贸易逆差和高通胀等因素仍是困扰经济的主要问题。外交上则亮点突出,尤其是越南在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期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积极外交成果。  相似文献   
113.
巴厘路线图出台后,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格局酝酿着深刻变化。进程将尽的哥本哈根谈判也面临大国关系复杂交错的分化与组合。其间中美经由碳外交建立起来的双边协调和互动关系,促使美国试图争取掌握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格局的主动权,亦促使中国试图继续赢得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均势。我们必须对中美共治的幻象有清醒的认识,警惕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绑架中国。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格局不可能适用中美共治的模式,而会通过大国之间的合作,促进多边协调的框架机制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114.
2010年是苏西洛总统连任后的第一年,多起反腐案件冲击印尼政坛,影响了执政效率,但是印尼政局基本保持稳定;这一年印尼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不断,造成了极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但是印尼经济却呈现稳步增长势头,对外关系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5.
2010年的菲律宾,经济复苏形势喜人,总体表现好于预期;在国内政治方面,冲突与犯罪不断,和解稳定之路任重道远;外交方面,虽然在发展菲中经贸关系、配合美国东南亚政策以及在南海问题维护本国利益等方面有所斩获,但也因香港游客人质事件与中国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116.
朱芹 《当代韩国》2011,(3):63-75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朝鲜时值东方朝贡体系与西方殖民体系冲突的风口浪尖,日本在多次挑战朝贡体系中心(唐、明)失败之后,于清末时期借助殖民体系的理念再次向朝贡体系发起进攻,最终打败清政府将朝鲜变成它的殖民地,此后日本不仅彻底摧毁了朝贡体系,还试图在东亚建立以它为轴心的殖民体系。在此背景下,李承晚及其领导的政府组织依赖美国,希望通过亲美外交来争取美国承认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以对抗日本和给予半岛独立。李承晚寄生于他国且通过外交而非武装斗争来呼求他国赐予国家独立的外交模式和独立思想属于依附外交与外交独立论的范畴。所谓依附外交即弱小国家在使用通信、说服、交涉、谈判甚至战争等多种方式对外行使主权来处理国家关系和参与国际事务时,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或意志自主地维护国家利益及实施对外政策,而不得不靠依附于他国和部分地让渡国家利益来处理国家关系的一种外交模式。由于这一外交主体的非独立性或寄生性,其外交政策及其体现出的外交思想染有鲜明的依附性色彩,因此,本文将之界定为依附外交,该概念的理论基础来自依附论中对依附的界定。而李承晚的依附外交主要体现出依附与独立的关系,是一种政治依附,后果则是韩国通过依附式独立方式走向独立式依附。  相似文献   
117.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是东南亚石油与天然气等能源储藏量较为丰富的国家,而日本是石油与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极为缺乏的国家。长期以来,东南亚是日本开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重点地区。为减少能源进口来源地过度集中的风险,日本在已有与东南亚国家传统关系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对东南亚地区能源富产国的外交。  相似文献   
118.
近年来,政界和学界对公共外交的重视与研究逐渐升温。中国学界从对公共外交的界定、理论范式等方面对公共外交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对中国拓展公共外交的意义、中国开展公共外交面临的挑战以及提升和拓展中国公共外交的现实路径进行了研究。归纳和总结中国学界对公共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其目的在于找出学界研究现状的不足,推动对公共外交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9.
从大国战略态势、大国关系新变化、国际安全环境、中国对外战略等四个方面综合分析2006—2007年的国际战略形势。其中,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因霸权扩张过度,身陷中东尤其是伊拉克困境,其国际战略处境趋于被动。其他大国抓紧调整各自对外战略、加快自我发展。大国关系与国际安全环境均有新变化、更趋复杂。中国对外战略更为系统,中国外交整体推进、成效卓著。  相似文献   
120.
苏浩 《外交评论》2003,(4):15-22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中国外交形成了一系列工作新思路:外交工作应保障“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顺应“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并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基于此,中国外交采取了许多重要的措施,为国家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周边环境,通过吸取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的精华丰富中国外交内涵,并将中国外交与中国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从而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