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99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64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7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唐律所体现的古代立法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律集历代立法经验之成,无论在规范体例、简约条文方面,还是在纳礼入律的指导思想方面,都继承并发展了以往的传统,唐律修订的成功经验说明:法律体系和典章的完备必须经过漫长的历史经验的积累,同时立法者还必须认真对待并珍惜这些经验,使其在立法中得以体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12.
艺术歌曲在20世纪初期进入中国,并且是在中西音乐文化的多次碰撞、交融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从创作来看,一方面运用了欧洲的作曲技法,并注意艺术形式和人文内涵的融合;另一方面,从民族音乐因素和民族声乐各学派吸取着养料。从演唱来看,中国歌唱家通过使用美声唱法,演绎中国艺术歌曲,在遵循一般的美声发声原理和风格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要求,尤其是在学习和演唱中特别要注意把握存在于作品中的那个时代所特有的文化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213.
唐玄宗开元年间,一改高宗武后时期重视祥瑞的政治风气而对现实的自然灾害极为关心,尤其对频繁发生于京洛山东一带的水旱灾害更为焦虑。受到这种恤灾观念的影响,以裴耀卿为代表的地方官员和以高适、杜甫为代表的诗人,结合自己在这一地域中具体的为官经历和生活体验,形成了忧虑灾害、关照民生的意识。与此相应,求雨施惠的政治行为又与“喜雨”的意识相结合,给诗文中的农田风光带来清新质朴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214.
白居易喜与僧交,以至于"交游一半在僧中",这在唐代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当时的社会风尚。其原因多种多样,除了众所周知的好佛和寻求精神解脱等漂亮文雅的理由外,那就是借僧之荐、借僧为梯以达到青云直上甚至扬名的目的。这种借用并非单方面的,而是相互的,它是士大夫和僧徒的共同心理。  相似文献   
215.
宋代富民与灾荒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文勋 《思想战线》2004,30(6):96-102
宋代是我国古代灾荒救济较多的时代 ,其中富民参与灾荒救济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变化。富民在灾荒救济中提供大量物资的同时 ,还在平抑物价、安置灾民、救灾物资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作用。尽管富民参与宋代社会的灾荒救济有自愿及非自愿的差别 ,但他们广泛参与宋代灾荒救济这一事实表明 :富民已成为唐宋社会经济关系的中心。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中间层和稳定层 ,富民对唐宋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16.
There is an established body of literature surveying the role of language policy in identit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exposes an angle that has been understudied. It suggests that national song festivals may be seen as a tool of ‘implicit’ language policy in Estonia. Informed by expert interviews and ethnographic,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tensions arising from the dual function of the festival. On the one hand, it sustains the language as the central ethnic-national attribute of Estonians. On the other hand, the ‘affective solidarity’ stemming from joint singing could support a stronger civic attachment to the language and state (by Russian-speaking minorities).  相似文献   
217.
《唐律》代表了中国古代立法的最高水准。《唐律》中的正当防卫可以分为夜间防卫、防卫自身和防卫父祖。在立法体例方面,《唐律》在分则中的个别条款中规定正当防卫,而现行刑法在总则中规定正当防卫。在成立条件方面和法律效果方面,《唐律》和现行刑法虽然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但总体而言两者相去甚远。研究《唐律》中的正当防卫,比较其与现行刑法相关规定的异同,对于当今的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18.
唐代明法考试制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法律制度十分完备的时代。唐代统治者为了能 使国家的法令制度很好地贯彻实施,非常重视对法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在中 央设立了专门的法学教育机构律学馆,招收生员,还首次开设明法科,实行考试制度, 公开从社会上选拔法律人才。明法科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六七百年,对于提高官吏 的法律素质,减少官吏犯罪的发生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19.
唐代统治者总结了历代惩治贪官污吏的立法经验,对官吏贪赃枉法的 刑事责任不仅在立法上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如严密的防范措施,犯赃涉及的范围和量 刑幅度等,而且在司法上对犯赃官吏的处罚也相当严厉。唐律以立法形式整顿吏治, 缓和了阶级矛盾,提高了统治效能,促进了经济发展,使唐朝社会呈现出安定繁荣的 盛世局面,在我国封建法制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0.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其法律制度也达到了古代封建法制的最高水平。唐代总结其前代王朝刑事证据之经验并有所创新,直接影响着后世。唐代立法和司法实践体现了据证惟实、重视伦理权衡等证据原则,主要证据形式包括口供、证人证言、物证、书证和勘验笔录,相应的取证方法主要有取得口供和证言的刑讯、获取实物证据的现场勘验和搜查,司法官员运用经验和逻辑推理综合审查和运用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