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30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篇
法律   209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158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13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明天启元年(1621),明朝使者单凤翔一行渡海到达日本.单凤翔带来了两年前明朝“浙直总兵”申致日本德川幕府二代将军德川秀忠的外交文书,试图就海盗问题与日本德川幕府进行直接交涉.关于这一“浙直总兵”投书德川幕府事件,明朝方面的史料难以考见,日本方面却留有颇多相关记录.但是,关于投书日本德川幕府的王姓“浙直总兵”,日本方面的史料不明其人,迄今为止的先行研究也均未对之做过相关阐释.文章试对该“浙直总兵”做考述,并因以管见当时中日交涉之一端.  相似文献   
32.
清代台湾南部的鱼塭经营是台湾史研究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本文利用晋江东石蔡氏的家族文献,结合地方史志以及田野调查等资料,对清代东石蔡氏在台湾布袋嘴的鱼塭经营进行纵向考察,同时就此个案反映出的股权经营形式进行探讨。文章认为,清代台湾的鱼塭经营有多种股权形式,一种为长期合股经营,另一种是在此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更为复杂的股权形式,如蔡氏经营的北中横塭就有塭底份(大税)、韫佃份(小税)、现耕塭份,以及承包者再行转髅的堤份等。这些不同层面的权力,既与土地经营有某种关联或类似性,同时也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33.
王国彪 《当代韩国》2011,(2):104-115
韩国古代著名类书《芝峰类说》共9次征引了宋代笔记《鹤林玉露》的内容,其中有7条与作者李啐光的诗论有关。《芝峰类说》对《鹤林玉露》的征引,以节录为主要方式,以阐发诗论观点为主要目的,体现了他深厚的学识和“尊唐抑宋”的诗学观念,也是当时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34.
姚志伟 《北方法学》2014,(1):140-149
清代诉讼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诬告现象的普遍,有"无谎不成状"之说。究其原因,可以理解为在清代特定的司法结构之下,百姓的策略行为与官员策略行为的互动导致了清代诬告现象的泛滥,因之也成为清代司法的"顽疾"。就百姓而言,面对官府的"抓大放小"式的司法管理,选择诬告这一策略行为作为回应,以使案件得到官府的受理和重视。就官府而言,诬告犯罪本应是严厉惩治的行为,却因官员规避审判责任的策略行为而被轻纵,这使得百姓诬告的风险降低,从而鼓励了诬告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5.
元杂剧中负心汉形象形成的原因有二:一是民族压迫的政治原因,包括当时人的社会地位的差异和元代文人仕途路断的残酷现实;二是传统观念衰落的文化原因。一直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在元代遭受高压,普通市民常常陷入金钱物欲的诱惑中,人们已不看重恪守伦常。在以上两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当时人们为了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追权逐势,负心易妻现象十分普遍。元杂剧中的负心汉形象,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36.
晚明"中西哲学对决"之主要格式有:以亚里士多德"四因说"驳道家之"无"与释家之"空";以西洋哲学"实体-属性"之说驳中国哲学之"太极"与"理";用西洋哲学中之"发生论"释读"理生天地万物"之"生";以西洋哲学固有之"白板说"反驳儒家之"性本善"及"复初"说;以西洋"三司"知识论释读儒家之"仁"与"义";以西洋"生死"说置换儒家之"生死"说;以西洋哲学之"成见"颠覆中国"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之观念;以西洋哲学中之"材料"与"形质"释读中国哲学之"气";以"物之元质"释读"太极";以西洋"原罪"说释读中国哲学之"恶";以西洋"定性论"驳中国"随性论";以西洋哲学之"本体论"驳中国哲学;等等。  相似文献   
37.
唐君毅推举人文主义理想,强调人的普遍理性可以作为自由主义的理论根据.他更推崇儒学的自由精神,亦即孔子为仁由己的人格自由,儒家自尊尊人的大平等精神、和融贯通而充实圆满的人文精神.此种人文精神显现出宽容的性格与可能开展的民主涵养.我们可以从人文主义的人权观念、文化价值的自由学说与以理性为主的人权哲学这三个方面,探寻及反思唐...  相似文献   
38.
《唐律疏议》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其结构之严谨、内容之完备,影响及于古今中外。唐律中出现的自首制度的规定,深刻、系统和广泛地反映了中国封建刑法的立法精神和立法技术。唐律中对自首的规定,尽管带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对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值得今天的法律史学者去分析和研究,以吸取其中有益的内容为我国当前的法治建设服务,以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9.
论清末川边垦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前程 《思想战线》2007,33(3):55-62
改变传统的“因俗而治”,实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是清末筹边奏疏的议题重心和政府治边“新政”的政策导向,大量档案文献证明,这一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首次将边疆的经济建设置于重要的位置。川边的移民垦殖,正是在此背景下,成为当局寻求川边治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0.
邓前程 《思想战线》2002,28(6):130-135
明初中央政府治藏方略经历了"多封众建"、"以教固政"两个阶段,反映出治藏的步骤,首先明确了藏区是其治下的一部分,然后不断完善管理藏区的办法,实质上亦是其治藏政策的调适与定型的历史过程,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明王朝的自身实力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另一方面表明明王朝对藏区社会认识与了解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