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01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9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7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his paper examines gender discrimination using two novel perspectives: its relationship with personal face and its manifestation in contemporary Vietnam. Interviews with a sample of college teachers in Nha Trang city suggest that gender discrimination is reflected in and institutionalised through learning and enacting ‘acceptable’ face-related behaviours. These processes are exemplified in gender based linguistic conventions, role differentiation and segregation, the higher value associated with male roles, the (surface) acceptance of double standards by both genders and the recognition of public sanctions as effective reinforcers of gender inequality. Despite limitations in generalising from this research, an approach based on personal face-related language, behaviour and attitudes has promise for understanding how gender inequality functions at both individual and societal levels.  相似文献   
12.
某些台湾作家在新世纪对大陆学者撰写的《台湾文学史》或分类史所做的“反攻”,主要是出版《台湾新文学史》或类文学史的著作,对“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一个组成部分”、“反共文学”是一种逝去的文学、“皇民文学”就是汉奸文学的观点作出反弹。他们从政治上和学理上清算大陆学者的台湾文学史观时,还把岛内的统派学者“捆绑”在一起.。代表人物有钟肇政、陈芳明、林瑞明、谢辉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1994-2007年我国眼动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探讨我国眼动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方法以中国期刊网(下称CNKI)为检索数据源,检索有关尘眼动究论文。结果以"眼动"为关键词,出版年限定在1994-2007年进行检索,检索出14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眼动研究文献共173篇,文献主要分布在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科学等56种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期刊上。对所检出的结果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主要项目包括论文分析、论文作者所在系统分析、论文主题内容分析。结论我国近14年来在眼动研究方面获得了稳步发展,呈现出迅速增长势头。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阅读、问题解决、工程心理、体育心理、病理心理、广告心理、仪器设备等7个方面。但是在眼动研究领域所表现的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黄骏 《桂海论丛》2011,27(2):12-16
中越两国都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本国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两国在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中,既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对两国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进行比较研究,既有利于在理论上拓宽马克思主义本土创新的研究视野,促进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也有利于正确认识并更好地应对当前中越两国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在实践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广西与越南在教育上的友好合作关系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越南在广西南宁和桂林办学的育才学校,以及20世纪60~70年代在广西桂林办学的九二学校。中越友好关系的发展、越南校友对母校的感情、越南校友会和联谊会的组织作用、校友的示范作用,以及广西高校对越南校友资源的重视,是广西高校在越南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石宝洁 《东南亚研究》2001,(3):55-57,62
高台教是越南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本文通过对高台教的基本教理、教义的分析 ,揭示了越南文化融合力强及创造力弱的特征 ,同时通过对高台教产生背景的分析 ,揭示了高台教包含了越南人渴望国家强大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所面临的消极与积极影响出发,提出了当前英美文学教学的应对性策略,即“体验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文章重点介绍了“体验英美文学”教学模式的理念与具体的实践环节,给陷入困境的英美文学教学找到了一种应对性的教学办法,目的是使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获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越边民跨国婚姻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越边民的跨国婚姻自古以来就存在,因为他们地域相连,文化相似,语言相通.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睦邻友好政策的进一步实施,这种跨国婚姻必定越来越多.目前,这种跨国婚姻还存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难、申请加入国籍难、加入户籍难等问题.这些问题给家庭、社会带来诸多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采取系列措施,尤其是在法制方面进行一系列完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越南社会民俗文化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明显受到中国民俗的影响;二是浓厚的越南民族特色的特征;三是多元文化的民间习俗。越南本土文化的发展及其对外来文化的兼容、改造与异化是造成其民俗社会特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rough on-site interviewing, a comparative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about migrant factory workers in industrialised parts of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and in Vietnam’s Ho Chi Minh City. Even though China and Vietnam possess similar legacies of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and hav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regulations that restrict rural migrants’ access to urban social services and impede their settlement in cities, there exist marked differences in Guangdong and Ho Chi Minh City in migration patterns, factory work conditions and migrant worker family livelihoods. In particular, migrant families in Ho Chi Minh City largely stay intact and tend to settle there permanently, while married migrant workers in Guangdong normally need to split up their families and remain trapped in circular rural–urban migration. As shall be seen, the nation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determining the inclusion or exclusion of migrants from urban life, the wages they are paid and their standard of living and, most important of all, their children’s access to education. Each of the two countries’ differences in implementing policies is examined and comparatively analy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