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22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194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自1997年欧盟对中国糖精发起首例反倾销指控以来,外国对华反倾销案件数量迅猛上升。截至2004年2月,中国遭受的外国反倾销指控已经超过600起,中国成为全球受反倾销损害最大的国家。与此同时,WTO《反倾销协议》从法律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与缺陷,而我国的有关反倾销法律法规也亟待完善。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法律角度对WTO《反倾销协议》与我国有关反倾销法律规定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在阐述欧盟对中国企业进行反倾销的成因以及中国政府与企业应对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应对反倾销的一系列策略进行了法律分析,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3.
仲裁协议是仲裁制度的基石,对仲裁协议效力的确认直接影响到仲裁程序的运行。我国《仲裁法》中仲裁协议效力确认制度存在仲裁协议形式要求过于僵硬,实质要件要求过于严格等问题,应放宽仲裁协议的形式要求,完善仲裁协议的实质要件。  相似文献   
174.
集体协商是市场经济国家协调劳动关系的通行做法,我国实践中推动企业建立集体协商机制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何从更高层次制定规则,规范集体协商行为,是当前我国推进集体协商深入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立法问题。中国集体合同立法应该尽快提上国家立法日程。  相似文献   
175.
胡明玉 《行政与法》2013,(4):122-125
赡养义务是一种法定义务,赡养协议是对赡养义务的具体化。赡养协议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随着老年人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下降、青年人赡老养老意识的淡化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使家庭养老仍占重要地位。赡养协议作为一种新型的温和的预防和解决农村养老纠纷的方式。它有利于切实实现“老有所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能够为养老纠纷的解决提供一种温和的非诉讼的求解模式,有助于减少或化解赡养人之间,以及赡养人与被赡养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家庭养老机制的巩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6.
我国婚姻家庭立法与私法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即正义。但婚姻家庭关系有其特殊性,因而作为身份法又有其自身特点,应以公平价值优先于自由与平等价值。在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问题上更应体现公平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7.
《民事诉讼法》关于协议管辖制度的修订,吸收了民诉学界多年来研究的先进成果,打破了原协议管辖制度的桎梏,统一了国内与涉外协议管辖。然而,这次修订无论立法编排上还是内容的实效性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当务之急应考虑如何充分发挥协议管辖制度的功能,使其更有效地遏制地方保护主义和保障当事人的诉权,而不仅仅是修改形式上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8.
刑事和解协议是刑事和解最集中的体现也是最关键的结果,它记录并反映了刑罚权主体控制、被害人实现有限处分权和加害人刑罚轻缓化诉求三种因素之间的博弈.刑事和解协议从性质上讲,属于公法领域内的刑事契约;从效力上看,具有民事和刑事双向规制的特点.民事赔偿和刑事责任处理是刑事和解协议的主要内容,其中民事赔偿部分可定性为单务合同,刑事责任处理部分可理解为效力待定的双务合同,这一公法契约的效力可以运用私法契约的分析模式来解读.  相似文献   
179.
两岸和平协议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重要标志,现阶段海峡两岸仍然难以商签和平协议。两岸和平协议实质上是国家统一前的过渡性协议,“一中框架”是其政治前提。海峡两岸的认知差异应当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获得合情合理的解决,采取灵活方式,循序渐进地解决相关问题,包括程序性问题与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0.
刘东 《时代法学》2013,(5):57-65
民事执行和解协议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制度,有利于缓解双方的紧张关系,加快法院判决的履行,实现当事人的权利。基于对法院权威的维护、生效判决既判力的尊重以及程序保障的考虑,我国法律没有赋予民事执行和解协议以强制性效力,这不利于执行债权人权利的保护。为了更好的保护执行债权人的利益,应当根据执行和解协议内容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对于履行方式的变更以及为债权的执行提供担保的执行和解协议,可以允许执行债权人通过诉讼的方式赋予其强制执行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