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49篇 |
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3篇 |
工人农民 | 8篇 |
世界政治 | 41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28篇 |
法律 | 2063篇 |
中国共产党 | 12篇 |
中国政治 | 711篇 |
政治理论 | 113篇 |
综合类 | 24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79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68篇 |
2016年 | 82篇 |
2015年 | 85篇 |
2014年 | 293篇 |
2013年 | 412篇 |
2012年 | 353篇 |
2011年 | 310篇 |
2010年 | 366篇 |
2009年 | 403篇 |
2008年 | 409篇 |
2007年 | 427篇 |
2006年 | 392篇 |
2005年 | 369篇 |
2004年 | 345篇 |
2003年 | 297篇 |
2002年 | 239篇 |
2001年 | 180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郝新华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16(5):47-51
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中犯罪单位的处罚只规定了罚金刑。单一的罚金刑对于单位犯罪的惩罚和预防均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在以自然人为适用对象的刑罚体系基础上,构建以犯罪单位为适用对象的刑罚体系十分必要。其主要由刑事破产、执业禁止和停业整顿等主刑以及罚金、没收财产和剥夺荣誉称号等附加刑两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902.
段启俊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9(6):125-130
贷款诈骗罪主体认定方面有三个疑难问题:一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能否构成贷款诈骗罪;二是单位贷款诈骗的情况下负有责任的人员能否构成贷款诈骗罪;三是以单位名义实施,实为自然人贷款诈骗情形的认定。有五种情形即为实施犯罪而设立单位或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盗用、冒用单位名义实施贷款诈骗,私人合伙企业、私营独资公司实施贷款诈骗,承包、租赁经营者以单位名义实施贷款诈骗。 相似文献
903.
韩玉蓉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42-44
刑法的溯及力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权保障 ,是相对罪刑法定精神的体现。肯定我国刑法从旧兼从轻的溯及力原则的基础上 ,引入外国立法例阐释溯及力与既判力的关系 ,进一步完善我国刑法溯及力的立法。 相似文献
904.
萨瑟兰的不同交往理论与我国青少年犯罪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交往理论"是美国著名犯罪学家萨瑟兰解释犯罪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它在美国犯罪学研究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从这一理论的9个命题出发,可以分析这一理论的积极意义及其困境,由此可以得到对我国青少年犯罪控制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05.
涉黑组织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涉黑组织犯罪在我国呈现出日趋泛滥的态势,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和政治生活秩序。而寻租活动加剧了腐败的深度和广度。国家必须采取积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906.
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红飞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3):47-51
未成年人犯罪具有特定的身心和社会原因。对未成年人适用刑罚涉及人权保障、刑事政策和刑罚正当化等问题,应科学地进行设定。现行刑罚体系中无期徒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种和累犯制度适用于未成年犯罪人不合理,应予革除。对未成年人犯罪提倡适用非刑罚方法和缓刑、减刑、假释制度。 相似文献
907.
论全球化与犯罪国际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胜权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6):54-58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去分析和研究当今全球化本质。经济全球化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诱发和加速了犯罪的国际化,具体表现为恐怖活动、网络犯罪、走私毒品和洗钱犯罪等方式。当前反国际犯罪需采取相应对策,如加强刑事立法,密切国际协作,引渡罪犯,经济上控制等。 相似文献
908.
徐琪峰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2(4):66-68
职务犯罪在行为人的主观状态、犯罪手段、社会危害性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性。职务犯罪不仅会削弱人们对公职人员的信任 ,降低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并且容易产生示范效应 ,导致恶性循环。因此 ,加强职务犯罪的预防和控制研究 ,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在司法上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09.
论单位人格否认之法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劲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12(1):1-7
单位人格否认法理,是指对于缺乏独立人格的单位所实施的犯罪,否认该单位具有单位犯罪主体的人格,进而直接追究单位背后操纵犯罪的自然人或者其他单位的刑事责任。单位人格否认论,以单位人格的二元构造和间接正犯的理论为基础,其适用范围包括单位缺乏合法身份、缺乏犯罪能力和缺乏刑罚适应能力的场合。幕后操纵者是自然人的,以自然人犯罪处罚;幕后操纵者是有独立人格的单位的,以单位犯罪处罚。 相似文献
910.
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环境关系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的调查结果表明,未成年人犯罪出现低龄化、团伙化、手段成人化、类型多样化等特点,而家庭环境不良或监督、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下五种类型的家庭容易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1)残缺型家庭;(2)教育和抚养方式不良型家庭;(3)家庭条件优越和"经济运行不良"型家庭;(4)父母行为不良型家庭;(5)知识结构不良型家庭。由于家庭与未成年人的天然关系,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较之学校、社会更直接、更有效、更重要,父母的教育态度、行为方式和成长环境对未成年人人格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