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31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31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政府自利性的逻辑悖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政府自利性的泛滥表明,政府在自身发展中始终没有处理好权与利、任务与责任、绩效与报酬的关系问题,是政府自我控制能力弱化的表现。要把握政府的本质,就应该全面认识政府,看到政府官员私域行为与公域行为的巨大差别,“政府人”始终处于“资源人”与“社会人”两种状态。  相似文献   
92.
仝华 《理论学刊》2004,3(3):49-53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党内民主如此重要,而批评和自我批评既是党内民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党内民主的重要形式。批评和自我批评优良作风在党内的普遍养成,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整风运动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无疑,毛泽东为培育这一优良作风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93.
女性意识与女性文学批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女性意识是女性文学批评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对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吸收与借鉴中,中国文学批评界对女性意识的认识产生了西化与本土化两种倾向,由此形成了不同的女性文学批评话语方式。生命意识、性别意识、自审意识和审美意识是现阶段女性意识的表现形态。对女性意识进行开放多元的阐释,是女性文学学科建构的需要。  相似文献   
94.
赵凯 《思想战线》2005,31(4):125-128
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主义经济学,是在后现代哲学思潮和新古典经济学内在缺陷的理论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异端经济学流派.女性主义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拓展与修正,甚至颠覆.由于性别视角的采用,女性主义经济学具有批判性、政治性和人文性等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的新特征,并提出了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的理论框架和政策建议.女性主义经济学作为一个新生学派,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继续发展的空间,但其对经济学研究方式的革新与批判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95.
李开盛 《外交评论》2006,10(2):51-58
与其他社会科学理论一样,国际关系理论总是反映了一定的价值倾向。秩序与正义是国际关系中两种基本的价值倾向。在三种理论传统中,现实主义传统潜含着秩序追求,革命主义传统高举正义的大旗,自由主义传统则游走在秩序与正义之间。国际关系理论的客观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其中的价值倾向是否符合国际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理论批判因此也可以转化为价值批判。要建构一种完善的解释或预测理论,就需要认清国际社会发展规律,学会调适自身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6.
甘德怀 《河北法学》2007,25(2):9-13
旨在对奥斯丁法律命令理论做一个比较完整的概括,抽取奥斯丁命令概念的若干要素,在此基础上,阐述哈特等人对奥斯丁命令概念的批判,进而分析哈特批判的限度以及由这些批判可能引申出来的更为基本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97.
Abstract

Art practice and organizing occupied a significant but precarious place in the groups and networks that made up the Mouvement de libération des femmes (MLF) in France during the 1970s. This was reflected in the relatively small amount of space allocated to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isual production and feminist politics in the art press and activist publications alike. There was, however, one significant exception to this general rule: the journal Sorcières (1975–1982) which, although a predominantly literary initiative, regularly featured original contributions by contemporary women artists working in the context of the MLF, as well as reviews of exhibitions and statements by practitioners. Sorcières was particularly invested in exploring notions of women’s difference and alternative expression, notably through écriture féminine. Yet the publication did not adopt an exclusively essentialist position, or focus on embodiment to the outright dismissal of materialist concerns. This openness is especially apparent in the journal’s engagement with visual art, resulting partly from the key contribution made by members of the Collectif Femmes/Art. Visual production, this article contends, thus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exploration of various forms of difference across the pages of Sorcières.  相似文献   
98.
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主义理论与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有着密切的亲和力。作为弱势群体的话语,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共同目标是重新改写传统的“主体/他者”的关系。接受了后殖民主义的影响,女性主义批评最明显的发展是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的崛起。处于后殖民主义文化中的女性主义批评将在新的层次上重构自身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要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构建“双声话语”。  相似文献   
99.
Women pianists in London in the 1950s, performing mainstream repertoire (Beethoven, Schubert, Schumann, Brahms, Liszt and Chopin) as well as modern pieces which demanded stamina, physicality and bravura, were often the subject of negative reviews. The critics’ attitudes towards them seems to echo the prevailing Freudian mantra, ‘anatomy is destiny’: women, generally smaller than men, apparently possessing less power and mental capacity, were deemed unfit for this repertoire. But if some women pianists demonstrated ‘unusual’ (for women) physical and mental power, successfully performing long and difficult pieces, they too were damned by the critics, because they did not fit the traditional notion of femininity.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demonstrates the magnitude of the effect of the cultural image of women on the reception of both the ‘feminine’ and ‘unfeminine’ women pianists in 1950s London.  相似文献   
100.
《论语》杂志的思想资源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平社和《语丝》,该刊承载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政治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具有明显的政治维度。《论语》坚守知识分子的独立身份和政治上的中间立场,将政治批评和幽默话语结合起来,获得了较大的自由批评空间。同时,它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公共论坛在汇聚意见、形成舆论上的优势,鼓动公众对各种政治问题展开讨论。《论语》在政治批评上的诸种努力,促进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公共领域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