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6篇
  免费   71篇
各国政治   176篇
工人农民   59篇
世界政治   27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9篇
法律   513篇
中国共产党   114篇
中国政治   199篇
政治理论   814篇
综合类   512篇
  2025年   6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261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416篇
  2012年   196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收录2002-1-1至2019-12-31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Cite Space软件及文献计量方法,通过国内外文献样本对比研究,分析舆情治理领域研究起源、演化路径、热点及研究趋势。发现:已有的国内外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网络舆情演化机理的探讨和分析,使用大数据技术对网络舆情分析、研判、预测和预警,网络舆情监管和治理这三个方面;国外舆情治理的研究趋势是舆情演化影响因素分析、社交媒体情感行为分析和大数据网络舆情技术研究;国内舆情治理研究趋势是舆情信息分析研究、舆情的管理及公共政策制定研究、大数据驱动的隐私保护机制、利益相关者及信息生态研究。研究结论对舆情治理领域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2.
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面临难以为继的困境。以项目制为基础的产业扶贫方式使政府得以将企业作为国家资本“代理”嵌入贫困村参与扶贫;为了激发村庄的内生发展能力,地方政府以政治精英下沉嵌入和村庄内生嵌入的方式,引导扶贫干部、合作社、大户三大重要的扶贫力量参与到产业扶贫中,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和解决贫困问题。但基层政府对“短平快”效果的追求、企业纯粹逐利进入、村庄共生关系淡化及贫困户被动的策略性接受,破坏了这种嵌入性带来的结构性转变,造成产业扶贫中产业发展与脱贫目标的靶向偏离、贫困户实际创收有限、产业扶贫难以为继,形成一种脱嵌式产业扶贫。因此须构建一套完整的对产业扶贫参与主体的监督、考核、激励机制,努力探索开发扶贫目标下农户能普遍获得资源和项目成果公平性分享的制度安排,以期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农民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983.
中国的政府治理受制于央地关系和国家(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双重约束,这使得条块结构难以适应,在治理中带来了专业化分工与行政性协同、分散式服务与一体化需求、碎片化问题与整体性治理三对矛盾。为了破解矛盾、平衡双重关系,需要重塑治理结构。研究发现,基层政府通过打造信息界面、组织界面、服务界面、执法界面,为部门间、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提供平台,实现以公民为中心的界面治理,用界面来弥补条块失灵。我们需要基于多重约束关系来设计相适应的治理结构,该观点是对威廉姆森基于交易成本选择治理结构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984.
中国传统文化的协商共事理论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的推进具有借鉴、启示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协商基点从念敬我众,式敷民德,恭承民命之敬、恭、式的主观性因素发展到公的客观性因素;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感性、情性、知性、理性、正义性的递进式联系之论述,都须予以捋顺、厘清、提炼、总结。至少可见其中之理论与以人为本、三个自信、国家治理现代化、政治协商制度化、大众化等因素相吻合。  相似文献   
985.
在社会转型期,软法更容易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实际。尤其是在繁杂的行政事务中,软法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我们需要挖掘软法在反对暴力恐怖活动、保障民族自治中的潜力,认真研究软法之治同协商民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制度。在推行软法之治时,应该注意坚持软硬兼施,绝不放松硬法的权威和规范,同时,防止政府俘获的风险,这要特别注意完善和规范作为软法的重要形式的党规党法的制定、实施、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986.
十九大报告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强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两者之间形成了相互贯通的系统观点和思想体系。从其内生逻辑来说,这不仅对价值观建设公共性特质的应然回应,也是我国国家和社会关系嬗变与价值整合的必然要求。价值观建设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是价值观建设的路径指引。工作价值观作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及其在工作和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顺应社会治理的模式变迁,将政府、社会、单位和个体纳入工作价值观建设的宏观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主体对工作价值观建设的最大效能,从而实现工作价值观建设的统筹推进和长效运作。  相似文献   
987.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以公益慈善、志愿服务、共享经济等为代表的各种新经济社会形态蓬勃发展,在理论、政策和制度层面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部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战略中,特别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本文在对第三次分配的理论发展和主要观点进行综述和厘清的基础上,结合近十年来实践领域的新发展和新需求拓展了对第三次分配的理解,将其界定为丰裕社会的财富流向如何适应个体精神追求并达成人民美好生活的命题;随后在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相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第三次分配的特征,并就第三次分配的研究和政策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88.
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观在民族地区治理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改善民族地区治理效果的重要理论基础。基于此,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观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观的主要内容,分析当前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并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结合阐述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观在民族地区的实践与应用。  相似文献   
989.
作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构想,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重大举措。中缅边境村寨边民流失大致可分为边民自发迁移和政府主导下的易地搬迁,其外流不仅受到当地各种推拉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与边境地区地缘、族缘跨国社会网络密切相关。边民流失导致了边境虚空与守土乏人,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遭遇困境,边民社会传统秩序瓦解,跨境外流的边民面临境外宗教渗透风险,以及伴生性的跨境婚姻、拐卖妇女、贩运毒品、艾滋病蔓延等相互交织的社会问题。政府主导下的村寨治理应包括形塑边民守土固边的职责意识,改善边民生活质量以增进边民福祉,提升边民的综合素质与抵御潜在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0.
侦查协作是应对当前刑事犯罪特点和发展趋势所采取的一项有效的组织措施,但是我国目前的侦查协作情况却不容乐观。引入新公共管理中的“碎片化”概念,从六大维度分析我国侦查协作的现状,进而从整体性治理这一社会治理模式的视角出发,提出侦查协作的完善思路与方法。侦查协作的整体性治理对策包括加强侦查协作的整体性认识、侦查协作的整合、侦查协作主体之间的协作治理,侦查协作信息系统的建立、利用,建立和完善侦查协作的评估、监督和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