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7篇
  免费   40篇
各国政治   39篇
工人农民   68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464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126篇
政治理论   60篇
综合类   2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71.
在古中国和古罗马“家”有共同之处,都是位于公权力的末梢。古中国家父权成为发挥“家”的政治职能的工具;古罗马家父权是家庭王国的主权。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农耕文明产生了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家作为一个“国中之国”,随着专制主义色彩的浓化而不断加强。在古罗马,随着对外疆域的扩张,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家从家庭的藩篱中解脱出来而取得独立的法律人格,家的政治组织、家族本位色彩日益消褪,并逐渐向维持家庭成员物质和感情生活的价值取向过度。  相似文献   
72.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一个传统节日,但伴随着春节出现的春运问题一直是中国的社会难题,尽管近年来中国交通有了巨大的发展。当物质的、技术的手段无法解决春运难题时,从变革制度入手,中国南北在时间上分开过春节可以彻底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73.
本文通过对家族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弱化,经营控制权过于集中所导致问题的剖析,阐述了如何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等措施。  相似文献   
74.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由此出现了大量的空巢家庭和农村留守青少年。这些青少年由于缺少家庭的亲情关怀和父母的有力监管,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因此,增强对留守青少年的家庭保护功能对于遏制青少年犯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大量农村务工人员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家庭中普遍出现“空巢”现象,而由此带来的留守青少年犯罪现象也日益突出。本文以G市为例,对“空巢”家庭中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75.
禁止别籍异财是中国古代法律规范家族财产、维护家族制度的一项重要规定,但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其视作一个整体,忽视别籍和异财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相互关系。根据《唐律》和其他原始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别籍和异财实际上是两个问题而又紧密联系,法律禁止的重点是别籍而不是异财。  相似文献   
76.
Debates about child custody following parental separation often have been framed in terms of a battle between the competing rights of different family memb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dvocates of mothers’ rights square off against proponents of fathers’ rights, with each side claiming to truly represent children's rights. Of course, not all advocates lay claim to children's rights in contact and custody disputes merely as a tactical maneuver. Some experts believe that children are entitled to (and benefit from) their own, independent legal advocate in custody cases. In theory, at least, the position that children lay claim to a third set of independent rights is strongly held in Europe, more strongly than in many U.S. states, because of the adoption of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in Europe, but not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is article, we examine children's rights in custody disputes from a European perspective, particularly children's legal right to contact with their parents, as well as the children's right to be heard in custody and contact disputes. We find that, despite differences in legal theory, tradition, and family demographics, European countries ultimately face a familiar reality: Custody and contact disputes are, in reality, more about renegotiating family relationships than they are a matter of a mother's, father's, or child's rights.  相似文献   
77.
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migrant family in postwar Australia. The Commonwealth government’s two-year work contract scheme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initial settlement experience of displaced persons (DPs)—particularly, through the family separation that the contract enforced. Family reunification was afforded in accordance with an occasionally callous and pragmatic concern for maintaining a directable pool of labour. In this regard, the scheme and the available hostels and centres, while extensive in their bureaucracy and administrative reach, were woefully unprepared for the needs and wants of DPs, specifically the need for family unity during the initial settlement process. In drawing on archival sourc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bureaucratic practices, and responses to DP resistance and dismay in the face of family separation.  相似文献   
78.
蒋海松 《现代法学》2022,(1):94-108
我国民法典汲取了优秀传统法文化,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传统法文化既形塑了民法典的独特人文精神,也对其制度建构深具启示。在精神牵引上,传统文化的德法合治影响了民法典浓厚的道德关怀,重视抽象化的人之德性价值为人格权独立成篇提供了哲理论证,传统民本精神、“法顺人情”、天人合一思想、诚信文化都有其精神传承。在民法典制度安排上,继承了传统的典章治理智慧和通过法典化增强民族认同的政治使命,“有典有册”、律例统编的传统形式启发了民法典简约的立法技术。此外,在具体制度上,传统家事法律制度深刻影响了婚姻家庭编,传统典权制度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进行了历史论证。民法典对民族特色的彰显并非偶然,其原因在于民法典是民族特质的法意凝练,法治发展趋势要求从法律移植到“中国之治”,通过民法典提振民族精神也具有世界经验。但传统法文化影响不能过度拔高,其诸多人文主张仅停留在观念层次,而缺乏制度建构。应对传统观念进行现代化的制度转换与批判性继承,引领新的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79.
夏目漱石的十年创作生涯正值家庭小说发展、鼎盛的时代。家庭小说的女主人公多为贤妻良母的理想形象,体现了文学与国家意识形态的互动关系。《行人》中的阿直是处于贤妻良母和新女性之间的存在。前者将家庭矛盾的焦点设定于夫妻关系之外,丈夫多关注妻子肉体上的贞操。后者中的一郎则因不能把握阿直的内心和灵魂而苦恼,家族制度的重压酿成夫妻双方的悲剧。  相似文献   
80.
陈玺 《法律科学》2012,(5):187-194
唐代传世文献关于告主奴仆具体身份之描述扑朔迷离,且多有彰显奴仆"家人"身份之旨趣。告主家奴、家僮、役人、从人等称谓互通的特殊现象,是唐代家庭结构深刻变化与贱民地位相对提高的真实反映,而这种变化在法律制度层面之重要表达路径,即为奴仆容隐其主原则的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