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22篇
各国政治   59篇
工人农民   38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6篇
法律   103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111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1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旧时科举,种种弊端显而易见,如今早已废除,并距我们越来越远了.但又不能不看到,这种制度是历代上层统治者以文取仕、收揽人才的正途.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旧制度的辩证分析,特别是对"金榜题名"者诗词文章的分析,来说明虽然科举制度应该废弃,那些"金榜题名"者的诗词文章由于受科举制度和历史的局限,也存在着糟粕,而相当一部分仍不失为文中之萃,不失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2.
Hirvonen  Ari 《Liverpool Law Review》2001,23(3):273-279
Paul Celan's poem, `In die Ferne' tells us that the poem is not timeless, even if it lays claim to infinity. It exists finitely, like the breath. Thus, for Celan, poetry does not forget or deny one's finitude and death. Instead it is a mode of being towards death. Hence, Celan's poetry comes close to Martin Heidegger's freedom towards death, i.e. freedom to die one's own death. For Celan the task of the poet is to remind us of this fact, which is also the fundamental law of humanity. The article analyses what is the meaning and importance of this fundamental law, which is both the destiny and possibility for human being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73.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melancholy in two novels by Roberto Bolaño: Amuleto (1999) and Nocturno de Chile (2000). These aim to give narrative form to memories surrounding the violent dismantling of the political left that occurred in the 1960s and 1970s in Latin America. Yet in their melancholic articulation, they do so in a way that both haunts narratives of political transition and questions the consensus regarding literature's obsolescence. In so doing they advocate a mode of reading that confers futurity on past remnants and ruins, and that thwarts the transformation of political defeat into a trophy of the victor's triumph.  相似文献   
174.
中华民族具有将自然伦理化的独特文化魅力.原始先民"万物有灵"的自然观到商周时代发展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人们认为自然界有着与人的伦理道德同构相通的特性,形成了以自然之物比君子之德的"比德"文化.从文艺发生学来看,只有随着人的主体性的逐步确认,人对自然的审美机制才能逐步形成并完善;而且"比德"文学并不是道德建设直接工具性、借用性、辅助性的文艺手法,而是一种审美活动和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175.
20世纪70年代台湾地区乡土学的本质是现实主义学,偏重于学的社会功能,隐含着或直接表现出对社会和化的批判,体现出乡土作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社会价值为学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当时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密切相关,同时与一个熟悉台湾现实生活的本土青年作家群的掘起有关,而“五四”新学的影响在其间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也不容低估。70年代台湾乡土学找回了失落多年的现实主义人精神,促成了该地区学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6.
后现代论述具有反对意识形态霸权的主导意义和解构整体思维的基本特征.当西方文化语境中的后殖民知识分子形成的后殖民批评理论对主流话语提出质疑时,当美国民族认同的"美国核心文化"受到"多元文化主义"的挑战时,一部用汉语化的英文写成、满含思乡之情并且颂扬儒家文化的散居族裔作家作品在西方应该是被冷落的,但事实却完全相反.其原因何在?美籍华裔女作家马严君玲的自传作品《落叶归根》(Falling Leaves)在西方的一度热销,说明西方文化帝国主义在后现代语境下不再仅以媒体形式输出西方文化,而且开始关注如何实现本土文化的同质性,差异与选择成为其两大新特征.  相似文献   
177.
20世纪末兴起的网络文学以其自由反叛的异质给国内文坛吹来了一股春风。但是在网络文学热潮迅速消退后,其作者素质、接受者趣味及作品本身的缺陷不可避免的暴露出来。崇拜平庸、肤浅粗糙、矫揉造作成为网络文学的表征。而向传统文学的倒戈和向技术的靠拢又使网络文学前景暗淡。网络文学正处于过渡时期,尤其需要有识之士的介入和引导。  相似文献   
178.
野间宏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是"战后派"文学的开拓者和旗手。他创作的《阴暗的画》、《脸上的红月亮》、《真空地带》等一系列作品从人道主义出发,揭露了日本军队的反动本质,体现了对人性的深刻追问。野间宏的文学创作手法和创作追求为日本战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9.
叙事文学文本是把一种价值姿态编制在一个故事之中。潘金莲故事的三个文本的不同叙述 ,就展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价值姿态  相似文献   
180.
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缺乏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浸润,因此我们应运用文学阅读的手段来影响、感化和塑造青年学生,用文学来充实其精神世界,培育其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使其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