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18篇
各国政治   59篇
工人农民   38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6篇
法律   103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111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1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本文以严复先生提出的“信、达、雅”和钱钟书先生提出的“化境”理论为引言,紧扣科技类英语文献的特点,指出科技英语翻译应忠实于原著,译文准确。同时,不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牵强的痕迹,应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  相似文献   
212.
放荡文学观是南朝世俗享乐文化的一种文学陈述形式,萧纲的放荡文学观展示修身和为文的二水分流之势。道德束缚的松动铸成萧纲以新变为矢的,艳丽辞藻为表征的不拘礼法的文学姿态,推动了文学审美的精细化趋向。它促使文人更多地去关注真切的生命体验,并以儒教传统诗教的叛逆面目而成为唐代文人改弦更张的基础。  相似文献   
213.
本文从新的角度,阐释了狄德罗在论证美的本质问题以及文艺创作理论中所体现出来的哲学思想,并揭示了这种思想在当时美学、文艺发展进程中的创造性意义.  相似文献   
214.
西方非理性主义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以叔本华的意志主义为代表的实体性非理性主义,在文学上表现为现代派,反以往的人伦传统和文化传统,反科技理性和道德理性,人物越来越内向化和脆弱化。第二个时期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为代表的功能性非理性主义,在文学上表现为后现代主义。以游戏的态度为特征,嘲谑传统经典。消解深度摸式,语言成为自身指涉的对象。  相似文献   
215.
伴随着20世纪历史的变动,中国文学对俄罗斯文学的接受在不同阶段显示出不同的摄取侧重和价值取向,先后经历五四时代对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的吸纳,1930至50年代前期对苏联革命文学、日丹诺夫主义的移植,50年代中期对"解冻"文学的译介及其后对"修正主义文学"的批判,自80年代中期起对"回归文学"的引进,90年代以来对俄罗斯文学的补充接受,以及对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当代文学的接纳.这一漫长的接受史程,既不断刷新着国人心目中俄罗斯文学的原有图像,也折射出接受者民族的历史传统、时代氛围、文化心理和现实需求,还透露出中外文学关系史的某些重要规律.  相似文献   
216.
文学场域是由影响文学作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的各种因素所构成的有机系统,作为元场域的文化场决定着它的性质和走向.台湾的文学场域是在传统的中国文化环境中生成与发展的,它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打上了深深的中国烙印.中国传统文化是台湾文学的灵魂,为台湾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养料.  相似文献   
217.
A workshop on scientific publication was presented at the 2013 ISFG conference by the author, who has written four widely used textbooks and 150 peer-reviewed articles and invited book chapters. This article is a summary of key points made during the workshop. Slides from the workshop are available on the NIST STRBase website at http://www.cstl.nist.gov/strbase/NISTpub.htm.  相似文献   
218.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边界是解决当代诸多文艺学问题的关键。这一边界表现为: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为哲学基础,以认识、历史、实践、价值和总体的观念为基本观念,以文艺与人类日常生活的解放关系为理论主题。由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不是僵死的固化形态,而是发展的理论过程,所以,这一边界不能完全绝对化。  相似文献   
219.
220.
Abstract: Kawabata Yasunari is Japan's first Nobel Prize recipient for literature and thus an emblem of the modern Japanese writer, but as this essay demonstrates, this writer's career, like that of so many throughout Japan's premodern and modern history, is spanned by the curious practice of ghostwriting. Taking up the specific case of Kawabata, the article exposes a wider conflict between the modern West's notion of the original artist, underwritten by its idea of individualized creativity, and modern Japan's persistent adherence to ghostwriting's more collaborative premodern concept of creativity. Subjecting fine-grained literary historical analysis to its far-reaching theoretical consequences for the modernness of modern literature, Japanese and otherwise, this essay shows how the spectre of Kawabata's ghostwriting haunts our contemporary, and therefore possibly anachronistic,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literary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