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篇
  免费   30篇
各国政治   39篇
工人农民   36篇
世界政治   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篇
法律   219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113篇
政治理论   139篇
综合类   1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浪潮中,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国际性城市,都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大连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创建学习型城市,全面提升市民的知识和能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52.
ABSTRACT

Rejoinder to comments by Frederick Kaijage, Oswald Masebo, and Innocent Pikirayi on the keynote speech, ‘Writing History: Flow and Blockage in the Circulation of Knowledge’  相似文献   
53.
我国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着"知行背离"的现象.中国共产党是坚定的"知行统一论"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分析"知行背离"时代特征及产生根源,从中找出积极应对思路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4.
邓小平率先向全党发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并以自己的实际行 动,为全党做出了一个表率,成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55.
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社会建构—一种知识社会学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一个不断生成着的概念。人的知识是在社会中不断建构起来的,它具体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起来的。知识的建构过程充满着矛盾和斗争,即作为合法化的教科书知识与建立在个人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教师和学生的个人知识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充斥着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在看似客观公正的知识传输背后隐藏着不同权力和利益之间的斗争。  相似文献   
56.
我们党始终坚持"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观,并制定符合实践需要的劳动政策."四个尊重"就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57.
为响应公安部提出的:“向教育要警力,向教育要战斗力”的号召,目前各地公安院校都开设了查缉战术课。查缉战术课要贴近实战,要出战斗力就必须改革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加强校际交流,建立教学与实践结合机制;加强教学器材与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58.
It is claimed that traditional higher education has become obsolete. It was justified as long as knowledge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hands of a few experts and in not-easily accessed libraries. However today, the three pillars of higher education - the production of new knowledge, teaching, and the preservation of knowledge - can easily be and more efficiently replaced by electronic means. One can learn whatever and wherever one wants. This can make the diffusion of knowledge far more affordable, more democratic, and less elitist. However, there are a number of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etal factors that need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serving as counter-forces to the rush to provide electronic replacements to higher education. These factors cast strong doubts on the true value and efficacy of virtual higher education. The solution may lie neither in the wholesale abolishment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nor in ignoring the opportunities afforded by novel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but rather in pursuing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virtual universities and regular ones such that each will excel in its own way. Similarly, we will have to think of differentiation within our institutions so that we come to harvest the new technological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existing higher educatio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59.
中国教师自古以来是作为士或知识阶层的一员而存在,以传递或创造精英文化、再生产新的文化人为自己知识人角色与职守的定位.基于民间意义的发现,陶行知消解了传统教师知识人角色的定位,将教师的身份从知识阶层的一分子转变为民间大众的一员,将教师的知识人角色从精英文化的再生产者转变为民间大众文化的学习者与传播者,从书本知识的传递者及真理的代言人,转变为民间教育意义的发现者以及创造性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相似文献   
60.
当今世界 ,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 ,它必然会对青年干部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具体而言 ,知识经济的发展对青年干部素质有 5方面的新要求 :提高驾驭知识经济发展的能力 ;具有经得起历史考验的科学发展观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认识 ;把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成自身的核心能力 ;养成健康开放的现代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