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57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篇
法律   81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108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1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71.
朱爱东 《思想战线》2002,28(2):105-108
北大《歌谣周刊》不仅是中国第一个民间文学刊物和民俗学刊物 ,还是中国最早的和惟一的专门的歌谣研究刊物。它使中国的歌谣学研究初具形态与规模 ,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当时中国歌谣研究的中心。在民间文学和歌谣学因长期走文学化的道路而陷于困境的今天 ,该刊物从民俗学和文学的双重视角研究歌谣便具有更深的启发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72.
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已式微,但作为青年流行文化中的文学我们仍有话说.对这一脉象进行梳理;对其间的一些文学现象之动因进行分析,透过书写策略、流行价值、精神指向、觅见社会思潮、经济发展、文化变迁等色彩,此乃本文之意旨.  相似文献   
373.
20世纪国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回眸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国内现代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通过对本世纪80年间国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回顾,认为要使国外的文学批评方法论“中国化”,尚需经过一个理解、选择、改造和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374.
文学话语与意义承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七一 《思想战线》2002,28(2):97-101
在现代语言学的意义上 ,作为人的言语行为的文学 ,其意义的生成和解释建立在写与读的话语对话基础上。在文学的话语对话中 ,言语行为还可能转化为意义解释基础上的言效行为。在社会文化分层的意义上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文学中的所谓“主流”、“先锋”、“大众”三种文学样态即具有话语承诺的明显特征 ,并分别显示出替他人承诺、自我承诺和消费性承诺的基本形态。  相似文献   
375.
During the interwar years, Australians grew increasingly anxious about their sparsely populated north. They had moral qualms about leaving land idle; they felt uneasy about international criticism of their lacklustre efforts in the tropics; they feared a stronger, more resolute nation might rob them of their under-utilised heritage. While anxieties intensified, there was an efflorescence of travel writing on northern Australia, as cars and aeroplanes made this part of the continent a little more accessible. Like other travel writers, those on northern Australia in the interwar years did not confine their narratives to what they did and what they saw. They commented on the burning questions of the day: on what the future of the north might hold and whether Australia’s northern lands could sustain a prolific white popula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a range of representations of northern Australia in the travel literature published between the two world wars,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varied assessments of Australia’s tropical environments and the racial misgivings that disconcerted attempts to envisage an all-white north.  相似文献   
376.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ree texts that feature Aboriginal soldiers or veterans of the Vietnam War as protagonists: the novel Not Quite Men, No Longer Boys (1999), the play Seems Like Yesterday (2001) and the Redfern Now television episode “The Dogs of War” (2013). In all three texts, military service in Vietnam inculcates among the protagonists sentiments constitutive of what Brendan Hokowhitu refers to as elite Indigenous masculinity—the mimicry and appropriation of white hegemonic masculinity. Constructing themselves as elite Indigenous males allows the Aboriginal soldiers/veterans to position themselves as superior to “other” Aboriginal males. Through the course of the texts, though, the protagonists come to realise that elite Indigenous masculinity is a myth because civilian (white) Australia will continue to judge them the same as other Aboriginal men. Through encounters with other Aboriginal men, the Aboriginal soldiers/veterans are able to reconceptualise their own masculinities and to accept the legitimacy of multiple Aboriginal masculinities.  相似文献   
377.
“农业女性化”作为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性别再分配现象,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关于何谓“农业女性化”的问题却始终未能有效回应。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学者主要从非农转移性别差异角度出发对“农业女性化”进行了释义,围绕农业主导权和女性发展,就“农业女性化”与“女性农业化”展开了讨论。国外研究则通过“农业劳动力女性化”与“农业生产管理女性化”来综合认识“农业女性化”,对于概念的界定与测量更加精致和清晰。通过对已有研究的评析,可从“数理女性化”“劳动女性化”“管理女性化”3个层面重新讨论“农业女性化”的内涵及其外延。  相似文献   
378.
张莹 《青年论坛》2008,(5):119-121
深厚的文化蕴涵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化散文最本质的特征。作为有着深厚古典文化根底、警醒的现代文化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在西方文化冲击源远流长的古老的中华文明,民族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滋生的时候,转向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寻找跨越千年的民族文化之根,探究中国悠远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体现了深刻的文化寻根意识。  相似文献   
379.
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文学前承光复后台湾文学的转折,后启60年代文学的兴盛。此时期文学杂志的“民营”状况,副刊非一统的存在状态,都悄然改变了权力场和文学生产场之间的单一支配关系,使控制文学场域的合法逻辑出现了裂隙,并使得作者、编者、读者的性情最大程度地影响文学生产。此种历史境遇中的文学传播,使政治高压下的20世纪50年代仍能涌动起多种文学思潮,也使台湾文学的乡土性、本土性得以延续、流布。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文学不应在意识形态层面上被看做文学的断裂。  相似文献   
380.
生态文学批评是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英美文学界的批评浪潮,它把文学批评放在地球生物圈这个广阔的语境下,结合切实的生态问题和文学文本,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批评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文学批评重新审视文化,进行文化反思、文化批判,揭露和批判导致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人类中心主义,唤醒人类的生态保护意识,从而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物种平等、生态平衡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