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23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43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4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51.
后现代是对现代性的反思和超越。而现代性的一个典型态度是唯我独尊,是“霸道”。因此,向霸道,霸权说“不”就成为后现代精神的精髓,成为一切后现代思想家的共同特征。本文通过世界著名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大卫•格里芬对美帝国的抵抗和批判,揭示了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的理论取向和道德风骨: 他们不仅勇敢地抵抗形形色色的霸权, 为弱小仗义执言,而且致力于人类的平等和人与自然的共同福祉, 关爱一切生命。主张“尊重他者,倾听他人”。它并非一味解构,而是致力于为我们这个时代寻找“可能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52.
中国的法治化建设是在复杂的境遇与多种压力下进行的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后现代思潮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一种理论。后现代理论本质上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因而有其特定的生成环境。对中国法治建设而言,最缺乏的是现代性,而不是后现代,而且应当警觉中国前现代法律化与西方后现代法学思潮的畸形杂交对中国法治化的消极影响。现代性应当是中国法治化必须记取的基本前提和必须围绕的一个中心。  相似文献   
53.
瞬间主义是王尔德作品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时间观,它是一种现代性的时间意识,也是解读王尔德颓废主题的关键。瞬间主义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相对于空茫的时间之流,人生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在短暂的生命区间,有意义的存在不过是若干激情片刻而已。瞬间主义使王尔德笔下的人物尤其是那些纨绔子形象,获得了重新选择生活姿态的自由,同时也造成了其生活的双重断裂,致使其一味追求审美体验乃至即时的感官享受,主观上拒绝反思与悔改,最终在碎片化生存中丧失了完整的人格与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54.
技术的更迭不断地改造着人类社会的空间形态,也重构着在空间中生存之人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感知。现代都市作为技术性空间,构成了上海新感觉派的感知环境,也是其重要的表征对象。上海都市现代性首先表现为一种传播和移植的“技术现代性”,是西方现代军事、运输和通信等技术的直接地理后果;而其在地生产,包括了都市空间的营造和城/乡空间关系的重构。新感觉派作家对现代技术事物的感觉之“新”,是在作为技术性空间的都市中,与“技术”效应之间产生的剧烈感应与共鸣。新感觉派技法的电影化,则是一种感性表征的现代技术媒介机制。从“技术地理学”到“技术感性学”的交汇视域来重读新感觉派,彰显了现代都市中“人/技术/空间”的辩证关系,在当代语境中具有普遍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55.
This essay argues for the centrality of the study of paradoxes of particularity and universality in the interface between law and politics in modernity. Particularl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constitution of a political collective and the role of supernumerary elements that re-enter a constituted legal-political system. After introducing the question of paradoxes or antinomies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law and politics in modernity, the essay engages with current understandings of exceptionalism and the possibility of a leftist or ‘real’ suspension of the law. In order to do so, this essay makes full use of certain theoretical tools developed in anthropological accounts of political and legal processes, and current French-oriented and Latin American political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56.
As it evolved towards the New Protection program from 1906, Deakinite protectionism manifested as a historicised narrative of modernity: an attempt to impose a rationale of nation-building over the heterogeneous and unstable impact of new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echnologies, and the tense dynamics of competition between nations. History was invoked by actors fashioning the nation-building task in post Federation Australia as they claimed to make decisive breaks with past practice, reflected in innovative government strategies and social reforms. The anxieties and opportunities stimulated by global industrial modernity defined New Protection policy, evident in the formation of political narrative and parliamentary legislation, an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the conduct of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The objectives and contradictions of New Protection were clarified in the political narratives and policy interventions constructed to secure the future of the Sunshine Harvester enterprise and its workforce.  相似文献   
57.
公共行政学发生的内在动力源于寻求制度理性,以规避资源有限与人类欲望无限悖论下"合成的谬误",寻求理性与美国进步时代的外在压力促使了公共行政学的发生,寻求秩序的理性贯穿于公共行政的整个历史进程。将技术理性与公共行政的结合视为建构美好未来的途径致使人们遭遇了现代性的困境,如何探求宏大的科学理性是未来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8.
孔德婧 《青年论坛》2011,(2):154-156
运用现代主义时尚理论、后现代主义时尚理论及相关社会学理论,对时尚以及其与现代社会的关系进行多视角解读,进而阐明"神圣信仰"的纯粹性在现代消费社会中逐渐消弭的根源。  相似文献   
59.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举措,它首先应建立在对传统中国社会认识的基础上。为此,阐述传统文化中维护社会和谐的观念与方式,并根据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对它们加以改进,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0.
列奥·施特劳斯在其《自然权利与历史》中,通过其对经典的解读与批判呈现了自然权利走向现代性困境的历史过程,为我们清晰地勾画了不同思想间的逻辑线条。霍布斯将人的主观欲望代替了古典自然权利论的德性以论证自然权利的正当,从而使解构古典的普遍正义成为可能;卢梭则将文明的进化过程视为人道的历史过程,从而在相对的历史中追寻人道,使自然权利论走向了相对主义;事实与价值的两分方法在社会科学中的运用将相对主义进一步推进,海德格尔将存在投入时间的视野,以时间性和历史性呈现暂时和断裂的意义,彻底将自然权利抛向了虚无主义的现代性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