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2篇
  免费   51篇
各国政治   76篇
工人农民   79篇
世界政治   7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3篇
法律   551篇
中国共产党   310篇
中国政治   542篇
政治理论   373篇
综合类   10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420篇
  2006年   439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从"两个文明"发展到"四个文明",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发展。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既相互联系,又互不包容。将生态文明作为社会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新机制,既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82.
地方治理兴起的动力体系研究——中西方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治理”是西方政治社会长期孕育、发展的结果,是建立在一定的根基之上的,其直接的动力是全球化、分权化、信息化的发展,而最终是由地方政府具体启动的。“根基”、“动力”与“启动”组成了地方治理兴起的动力体系。  相似文献   
283.
和谐社会、法治文明与公民权利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包括了法治建设的根本内容,法治文明、法治社会是和谐社会的要求和保障。法治文明形成的历史过程决定现代法治必然以保障公民权利为和谐,保障公民权利贯穿于法治文明的各项内在要求。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通过改进公民权利规定、进一步合理约束政府权力和完善公民权利表达与救济途径来实现。此外,针对社会中特殊群体,国家须采取特别措施,以真正保障全体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284.
在全球风险社会的背案下,由于我国正在进行着急剧的双重社会转型,这必然使我国置于更为复杂的转型风险社会的背景之下。转型风险社会导致了问题的“井喷”现象,使我国的社会安全面临严重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从社会政策的角度来看,我国应该建立起以风险意识为取向的积极社会政策,从而构建起整个社会的“安全网”,维护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85.
从理念价值意义上讲,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思维的重要理论基础,它的提出本身就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拓展和延伸,这也决定了意识形态工作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着综合性功能。新形势下,着眼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必须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创新。  相似文献   
286.
构建和谐社会的方式为后发型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外部环境与发展空间。正确认识自身的后发劣势与优势,是推动后发型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乃至赶超经济发达地区的首要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制度与转变观念,为各种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重组创造条件,从根本上促进后发型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87.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土地历来是农民维持生计的基础,土地制度也就成为中国基本的经济制度,同时它在中国的法律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制度效应,集体土地所有权还存在着种种弊端,直接影响了土地所有权功能的发挥。本文在分析和研究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主体类型及其选择的基础上,重新定位权利主体,并提出“从所有制层面上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确定为村农民集体;从所有权层面上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确定为村经济合作社”的基本观点。最後从宪法和物权法两个不同层次提出可供参考的立法建议,作为全文的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288.
法律发展与法律知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涛 《法律科学》2008,26(4):11-22
法律发展首先必须面对合法化与价值诉求问题,而这一切又无不与作为基础的法律主体的知识立场密切相关。如何谋求“法律知识化”、话语合法化以及法律主体的价值立场的有效运作,是法律文明、有效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法律发展话语摒弃规则主义弊端制约而建构自我所不可回避的挑战。从西方国家的经验看,现代法治的确立与以理性化为核心的法律知识化过程密不可分,法律知识化由知识对法律的关系提升、扩展为一种法律观,再由一种法律观落实为一种价值观、方法论,并由此引导法律主体追求和建设一种新的法律文明。更为重要的是,“法律知识化”使法治成为近代法律发展的本质性,把知识化原则导入法律发展领域,从而实现了法律发展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289.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主要通过寺庙民主改革、寺庙爱国主义教育、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以及推动寺院教育和学衔制度的发展,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藏传佛教界的调整适应,以寺庙管理由堪布管理向民主管理发展、以寺养寺的经济制度得到确立和发展、僧人培养由传统的寺院教育向多元化教育形式过渡以及僧人生活方式向现代转变等世俗化变革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90.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非常细致的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疏通与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基本方针,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环节。正确处理疏通与引导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我们处理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