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2篇
  免费   51篇
各国政治   76篇
工人农民   79篇
世界政治   7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3篇
法律   551篇
中国共产党   310篇
中国政治   542篇
政治理论   373篇
综合类   10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270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96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420篇
  2006年   439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01.
公平正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从公平正义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现实要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主体需要的价值实现以及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等方面。可以看出公平正义在和谐社会六个基本特征中处于基础性的重要层面,对其他本质特征起着支配、规定和约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2.
志愿组织与公民社会的构建——兼论中国志愿组织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传统的公民社会理论出现了转向,以哈贝马斯为先导的“公民社会-经济-国家”三分法的出现,与志愿组织在全球的发端和壮大的现实形成了紧密的契合。志愿组织成为当代公民社会研究的主体和核心要素。志愿组织是培育公民精神的载体、公民参与和意见表达的平台、公民社会与国家沟通的中介,并能够创造基层社会资本,对公民社会的构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政治、社会体制、文化因素的多重作用下,中国志愿组织和公民社会的发展体现为以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03.
科学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联系。从科学发展观的几个方面内容看,每个方面都同构建和谐社会相关。首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上,这同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发展是第一要务是完全一致的。其次,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这同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一致的。第三,人民富裕、社会安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这同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发展也是一致的。最后,面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收入差距的扩大,和谐社会提出先富帮后富的要求,这同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协调的发展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04.
"亲亲相隐"作为以人伦亲情为纽带的传统法律制度,对尊重人性与实现正义,以及保护人权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当在我国刑事立法中予以体现。本文在介绍"亲亲相隐"制度的历史沿革与国外立法例的基础上,分析了"亲亲相隐"制度在我国现行刑事立法中缺失的成因,论证了如何重新构建亲亲相隐制度,以期裨益于刑事立法与司法。  相似文献   
305.
和谐社会的内涵丰富,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与方法也有很多,把区域行政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之一,是一种创新。因为,区域行政是一种全新的区域治理模式,包含一系列丰富的内涵。区域行政思路下的和谐社会构建,就是要在区域内推进民主与法治建设,树立公平与正义的价值观,倡导诚信友爱的人际交往观念,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发展局面,保持社会安定有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筑牢筑实建设区域和谐社会的政治、心理、交流、动力、稳定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06.
民营经济作为最活跃的经济形式,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整个国家与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意义重大。和谐社会的构建依靠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而地区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础是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强则地区强,民营经济富则地区稳,民营经济优则百姓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繁荣稳定就是来自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成长。因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中部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07.
民主政治作为一种政治体制,构成社会政治的骨架和心脏,对社会发展起着组织、管理和控制作用,通过权力和政策的方式来实现不同利益之间的整合、妥协、平衡。因此,民主政治奠定了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石。  相似文献   
308.
人口流动是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必然现象。本文从当前我国暂住人口的基本情况分析入手,指出了当前流动人口暂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暂住人口现象"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09.
Governance scholars have long championed the adaptive utility of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in part due to their ability to bring diverse stakeholders into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However, research into the link between decentralization and participation often looks at policy design but bypasses important system feedbacks that shape sustained participation over time. To paint a more robust picture detailing how decentralization and participation are related, this paper uses a complex systems framework to explore interacting structural, operational, and cultural components of decentralized wildlife governance institu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Botswana. Through this comparative analysis, I argue that the landscap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decentralized governance institutions appears to be significantly impacted by three factors: 1) how decentralization processes occurred, 2) where in the process of decision making participation is situated, and 3) perceptions of power distribution between groups with competing interests.  相似文献   
310.
The literature on the boundary between civil and uncivil society has reached an impasse between approaches that oppose these societies to each other and those that dismiss the boundary altogether. This article suggests an analytical shift to a governmental approach that asks how the relation between civil and uncivil society figures in social practices. The approach is applied to the case of the Danish anti-radicalization discourse which revolves around subjects that cross the boundary. Through a discourse analysis of governmental papers,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boundary appears twice. First, as a categorical difference that is simultaneously erected and annulled. This is not a paradox that must be superseded but one which structures a rationality of the governed in Civil Society that a governmental rationality pegs itself to inside an indefinite time. Second, this rationality is only possible through the rejection of violence. This creates a void which serves as an object of the discourse while existing outside the indefinite time of government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