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12年12月21日,传说中的“世界末日”。易春梅起了个大早,换上新衣服,从垫江县赶往重庆主城。对她来说,今天不是“末日”,而是一卟新生日——她的重庆海博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在重庆股份转让中心(OTC)上市了。  相似文献   
62.
尹传红 《中国减灾》2011,(24):22-23
地裂了,山崩了,楼倒了,大水漫过来了……一幅世界末日的景象!又一部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震撼上映之时,一位记者打来电话采访,让我谈一谈为什么世人总有一种世界末日情结。对此我的一个简单回答是:世人对末日的兴趣,与人类普遍的不安全感、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有关,是现实危机感的心理投射。我还提到自己年幼时的一个亲身体验: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从  相似文献   
63.
《新民周刊》2012,(48):22-23
当12月21日安然结束时,人们尽可以去嘲笑"末日论"。荒诞不经的预言一次又一次地落空了。尽管如此,人们无法嘲笑一种可能性:这个世界可能在突然之间整体清零;人们更无法回避这样一种必然性:这个世界终会在某个时刻归于寂灭。"世界末日"的话题,其实能让我们慢下脚步,重估生命中的各种价值,从而寻找一种更有意义的生活。这里,我们...  相似文献   
64.
薛楠 《新青年》2013,(2):48
吴然觉得自己倒霉透了。服装店经营得一塌糊涂,已经关门大吉。这还不算,因为熬夜、抽烟、酗酒、乱七八糟毫无节制的生活,身体垮了。看着镜子中与年龄不相符一张毫无血色的脸时,吴然觉得自己可能时日不多了,反正也快要世界末日了,她决定卖掉这个半死不活的服装店,离开城市,然后找个安静的乡间小屋等死。  相似文献   
65.
我的人生路     
正"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发出的令人振聋发聩的警句。路是人走出来的。路通往何方,走什么样的路,是由人的主观意念和行为目标所决定的。一个人的人生之路也如此,有精彩辉煌之路、漫长崎岖之路,有坎坷曲折之路、平坦宽阔之路,有洁身自好清廉之路、唯利是图贪腐之路;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终成阶下囚之路,也有洗心革面寻找人生的光明之路。下面即将映入读者  相似文献   
66.
2012年终于来了。尽管预言中的世界末日没有到来,但悲观情绪却在世界蔓延,人们是在惴惴不安中迈入新年门槛的——显然,都是金融危机、债务危机闹的。  相似文献   
67.
艾冰 《廉政瞭望》2013,(1):17-19
见到楚乔时,他刚过完3年来第一个年休假。"老婆说世界末日快来了,你再不休息就没时间了。我心里一动,再这么下去会绷坏的。于是申请了‘休假式治疗’。这次出游3天,看了一些地方,心情也好了。"楚乔40多岁,干练而直爽。3年多来,重庆局势风云变幻,警界在王立军治  相似文献   
68.
被“玛雅人”预言为“世界末日”的2012,伴随着欢快、悲痛、激情、恬静,走向了人类记忆的时光隧道。一年来,行进在法治道路上的中国人,越过熙攘,走出纷扰,突出重围,迎接挑战,在权力交替、法治转承的关键时期,书写出一幅壮丽美妙的神奇面卷。回望那一个个鲜活的动人故事,无一不彰显着中国力行法治的力量,闪烁着人们追逐公平正义的光芒。  相似文献   
69.
半月谈     
《廉政瞭望》2013,(1):9-9
正"世界末日"终究是个远古的玩笑,这一天,太阳照常升起,人类一如寻常。然而,信邪之人偏"不信邪",无论专家辟谣,或是媒体解释,甚至危地马拉的玛雅长老出面澄清,也撼动不了"预言"在他们心中的权威。结果,如此愚昧正中"全能神"之流下怀,钱财被欺,人身受缚,实属不该。其实谎言并不高端,无非是趁虚而入,连哄带骗蒙混过关,只要全民的科学素养增长一分,就能够减低其一寸危害。  相似文献   
70.
正从"世界末日"、"自来水含避孕药"到"车祸案顶包",从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到食品安全,各类网络舆情几乎360度无死角地存在。调查表明,政法类网络舆情几乎全部涉及或者波及检察机关,往往一个细小的案件,经过网络的发酵,随即演变成为震动各界的社会热点事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严重损害了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