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20篇
工人农民   41篇
世界政治   10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4篇
法律   312篇
中国共产党   2438篇
中国政治   3592篇
政治理论   389篇
综合类   67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703篇
  2013年   626篇
  2012年   699篇
  2011年   727篇
  2010年   682篇
  2009年   696篇
  2008年   637篇
  2007年   478篇
  2006年   458篇
  2005年   383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少数民族经营企业以其发展的特点,对所在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新疆少数民族经营企业发展的困境,指出了新疆少数民族经营企业步履维艰,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就少数民族经营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52.
吴晓荣 《求索》2014,(12):39-45
土地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是通过地缘、血缘关系等方式来选择基层党员,建立基层党组织的,基层组织没有超出日常生活交际网络。这种发展党员的方式加上党员成分不一,导致其面对革命的态度不一,思想混乱,党支部形同虚设,完全起不到群众斗争的核心力量和坚强堡垒作用。在根据地不断巩固壮大,各级党组织不断建立的过程中,中共展开了对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党员的教育和整顿,使其充分发挥动员教育群众的职责,为根据地的的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953.
李壮 《求索》2014,(2):156-161
随着东北开禁与营口开埠,到20世纪20年代东北经济区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大豆生产、加工为核心的主导产业,以棉纺织业为代表的进口替代产业亦不断进步。东北地区的工业结构既具有后发民族经济近代化的一般性特点,又具有半殖民地民族经济发展的一般性特点。近代东北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民间产业资本投资不足,政府产业资本投资不足;技术落后;有效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不足等内生性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对大豆的需求、关税主权丧失、市场准入主权丧失等诸外因也参与了对近代东北工业结构的塑造。通过对影响东北近代产业结构诸因素的探讨,以期对影响中国近代产业结构诸因素的探讨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54.
《中国民政》2014,(11):61-64
<正>~~  相似文献   
955.
研究少数民族服饰设计中的历史记忆符号有助于探寻服饰背后的历史文化表征,理解服饰设计中的历史想象与意义创构。在此,以苗族服饰为例,具体分析了少数民族服饰设计对历史生存记忆、审美形态、人文风貌、伦常美德的视觉表现,论述了其在社会认知、美学动机、传媒消费维度的重要价值,揭示了人类与服饰存在于物质庇护之外的终极关系。  相似文献   
956.
通过分析东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差异性,探讨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民族教育多元化文化教育改革的启示。首先分析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成果和不足,总结了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特征,着重探讨了我国民族教育与西方多元文化教育之间的差异性,最后从五个方面分析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民族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57.
在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的大形势下,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肩负现代工业技能补偿、传统技艺传承发展、民族文化相融共生的特殊历史使命。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应在普适教育质量标准的要求之上探索和构建特色的发展框架,才能形成优势并履行特殊使命。  相似文献   
958.
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活态性产品是指存在于少数民族传统族际生存格局中的组合性物象、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劳务服务的统称,是以少数民族的民俗事项为基本内容,以观赏、感受、体验、参与为主要形式、以获得精神文化的愉悦享受为最终目的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近些年来,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民俗文化旅游营销多集中表现为物质性产品营销,或以物质性产品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推广,缺乏对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综合性概括,即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往往是以组合性的活态化样式得以呈现,研究物质性产品或文化性产品的单向度营销不足以体现民俗文化旅游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959.
作为母体民族发展到相当阶段的产物,史诗无疑是最能反映该民族其时社会风貌、价值取向以及文化特征的。在中国少数民族史诗和《荷马史诗》中,塑造了一大批女性形象,其中又以与英雄关系最为密切的英雄配偶最为生动。这些人物在文本中除了起到丰富情节的作用之外,还隐晦地将其民族集体无意识心理进行了外现。借助于英雄时代因争夺女性而起的战争,对这些事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还原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民族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960.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少数民族农民逐渐失去其谋生的土地,进入城市寻求再就业,但在再就业过程中出现未能就业的比例较高、就业方式与途径较少且缺乏稳定性等问题。少数民族失地农民就业难主要是由于其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缺乏其他专业从业技能、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要妥善解决少数民族失地农民就业问题,需要提高其非农产业从业技能,挖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点促进其就地实现再就业,并为其再就业提供积极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