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美国国家药物控制部(ONDCP)使用cookies文件。在访问该网站的用户的电脑里置人了监督代码。用户一旦在网上搜索与药品有关的信息,不管用户使用什么样的关键字进行搜寻,这些用户都将破网站的广告转移到这些网站上来,并得付税。针对这一事实(下称“山姆叔事件”),一些互联网隐私提倡者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美国政府也忙宣称这与网络隐私保护是背道而驰的①。但是,关于此事的讨论却没有到此结束,有关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中的政府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的讨论却刚刚开始。 一、政府收集网络个人化信息资料行为的合法性与必要…  相似文献   
32.
张曙光被视为个人化写作的典范。他的个人化写作分为三个阶段:从最初的对历史的个性化阐释,到其后的对诗歌写作与人生产生认同的发现,直到最终的对异域文化资源的引用。这三个阶段都分别体现出一定的个人色彩,而对异域文化资源的运用使他的诗作具备了启蒙的价值。  相似文献   
33.
<正>《路西法效应》写作30年的奇书、奇事《路西法效应》,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教授所著。起初关注这本书,是因为该书曾经登上了2010年人民网十大畅销图书榜。推荐词强调了该书是记述监狱的魔幻故事。《路西法效应》给人的传统观念、僵化思想强烈的震撼和冲击是前所未有的,让读者有猝不及防的雷霆万钧压来之感。于是,在感叹、唏嘘之中,让人不得不对照当下自己所赖以生存、可以庖丁解牛的监狱工作,并开始重新审视、重新定位和重新设计。  相似文献   
34.
《巨流河》齐邦媛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世纪的中国,最不缺乏的就是悲伤和苦难。作者以邃密通透、深情至性、字字珠玑的笔力,记述纵贯百年、横跨两岸的大时代故事。这份记录是个人化的,但又无伤其作为历史书写的辽阔和厚重。经历不凡的作者,不但细腻地呈现出亲历的历史场景,还把许多细节断片从即将消逝的历史中拯救出来,使她的自述与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35.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现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觉醒的开始,女性意识觉醒又是以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得到呈现的,一是面向男女公共空间的社会化视角,二是面向女性自我空间的个人化视角.这两个层面性别意识的表现都是女性主体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36.
空间转向:建构网络文学批评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学批评对于网络文学和文学批评自身具有双重的重要意义.当前,网络文学批评以跟帖、点击率、专家榜单、个人博客等方式存在.具有批评主体泛化和批评话语通俗化的特征.网络文学批评范式是迥异于传统文学批评的新范式.建构网络文学批评新范式.就是建构"个人化大众批评"批评主体、"跨语境文化批评"批评方法以及"开放性多元批评"的批评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37.
知青文学一直是当代文学中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线。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 化, 知青文学已经远远超出了对往昔生活简单的复制与回忆, 成为一代知青作家解读生活、解读人 生的一个重要载体。知青文学注重的是知青群体话语, 伴随着80 年代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 知青 文学多以呼唤人的总体价值与尊严, 重塑知青的精神群像为指归;进入90 年代, 知青文学则更加注 重个人的维度, 关注的是那场动荡之中个体命运的荒谬与无奈, 挣扎与自救。  相似文献   
38.
大兴画兰     
崖虎 《人民公安》2020,(1):56-57
看字看画其实看的都是字画之外的性情,能书法、能画兰的人也是多多得去了,柯大兴的兰画引发我的兴致,则缘其生活中的点滴修为与情趣。就画兰而言,个人的情趣是艺术逻辑的源头,出于情趣,抵于审美,达于艺术。情趣于人是全方位的,人的情趣也必是一种自然之道,是一种心力,并形成个人化的气场,从而转化成身边的一事一物,一花一草。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从言说方式入手阐述“女性个人化小说”在话语体系建构方面的意义:话语的批判性;语言乌托邦的建构(反传统审美经验的女性化命名、文本名称;介乎小说与诗歌间的叙述方式;文本诗意化倾向);个体经验化与自我指涉性的话语内容;以私语寻求对话的隐性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0.
苏南农村政治精英的转型及其伦理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地区一些出任其企业所在村党委书记的老板,为自己营造出一片可观的个人化自由政治空间。而乡镇企业的市场化、私有化和户籍约束的松动则改变了农村政治精英的基本身份,使之“去农村化”和“老板化”。他们因之以全新的姿态对作为企业战略一种延伸的村庄进行投资和治理。新的角色定位背后蕴含着一种伦理精神,它与传统集体主义的伦理关怀必然会产生内在紧张。而后者恰恰是广大村民所坚持和信守的,这就使改制后的苏南农村治理陷于一种伦理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