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52篇
中国政治   56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析朱熹"'诚'为《中庸》之枢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中庸章句》明确提出"‘诚’为《中庸》之枢纽",而《中庸或问》又通过对"诚"的界定,以及通过对《中庸》第一章至第二十章"诚"的内涵分析和对第二十一章至最后一章有关"诚"的论述的概括,进一步论证了《中庸》的大义在于"诚"。朱熹的这一观点,对于解读《中庸章句》人来说,是不可不知晓的。  相似文献   
82.
第三条道路的本质及其现代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三条道路,作为社会民主主义的一种重要思潮,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全球化是其现代意义形成的大环境。从第三条道路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务实性是其保持活力、不断发展的保障,中庸性则是它在各项具体政策上的思维方式,两者决定了第三条道路的实质。  相似文献   
83.
中国的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中”的解说。《中庸》第一章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将中的概念提到了天地与万物的定位与存留、发展与衍生的境界,大矣哉!儒家经典及后人诠释中,随其所叙述的问题,“中”也有许多种不同的表述用词。如“中庸”、“中和”、“中道”、  相似文献   
84.
基于千百年来历史的锤炼与检验,中庸从最早作为协调部落成员关系办事原则,逐渐上升为宇宙法则、治民之道和修身之德,从而成为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的基本精神。执两用中与执权用中是中庸的基本方法。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应该传承中庸的参赞化育、至诚、时中等和谐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5.
郭子 《理论与当代》2014,(10):35-36
在长达2500多年的历史中,儒家教育思想不断发展成为博大精深的教育体系,以“仁”“礼”“中庸”“有教无类”“天人合一”等为内容,以“内省”“慎独”“知耻”“节”“敬”“义”等为践行方法,以“和谐”为理想追求,特别重视提升人的整体素质。一、儒家将教育放在治国治民的首要位置 人性论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理论依据。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的主张。  相似文献   
86.
中庸》是儒学重要的著作,集中阐述儒家的哲学思想,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和谐观念。为了维持社会和谐,儒家倡导“持中守正”的思想方法,反对任何极端主义的行为方式;为了使社会成员心态和谐,儒家提倡“素位守常”的生活方法;为了促进各个民族、国家之间的和睦相处,儒家主张“并行不悖”的发展理念。《中庸》中的和谐思想,对于我们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7.
有多少梦想被忘却在脑海一年之计在于春,凡事切忌虎头蛇尾。《中庸》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计划总比毫无计划好。一些朋友也许会把自己的新年计划发布在微信朋友圈或其他公众平台上。这些计划的内容,有的可能是关于工作方面的,比如,拿下几个关键客户,业绩提升多少等;有的可能是关于个人成长方面的,比如,读几本书,掌握一门语言,学做几道菜,减几斤肉等;有的可能是关于家庭方面的,比如,完成终身大事,把贷款清零等。  相似文献   
88.
王学斌 《党课》2020,(4):26-27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出自儒家著名经典《中庸》,意为没有比隐暗处更易表现者,没有比细微事更易显露者,所以君子极其讲求慎独,无时不战战兢兢,叩问良心,方有可能接近“致中和”之化境。进入新时代,对担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与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广大党员干部而言,这句话仍有其独特而深远的价值。  相似文献   
89.
中庸,东汉郑玄释之为中和之为用也。基于现代诠释可以认为,中庸是指日常生活为人处世中坚持善的原则运用恰当合理的方式并一以贯之的德行。中庸是至高的道德境界,也是处世的原则和方法,非至诚至仁大智大勇所不能为。然而对于多数人而言,中庸难以成为现实,因此只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属于应然的价值观念。中庸实践对于多数人的不可能性意味着,以大量样本为基础开展的中庸心理实证研究存在着严重的内在悖论,使得中庸心理实证研究并非真正的中庸心理学研究。中庸所具有的浓厚心理体验特性表明,合理的中庸心理研究唯有赖于心理学的质性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90.
李乔 《法制博览》2011,(14):62-63
真理在“中间”斯大林说:“真理在‘左’和右中间。”此话正确,也很精辟。斯大林自己把握得怎样,姑且不论,但这句话说得确实好。中国的儒家实早有此意。《中庸》谓,执其两端用其中,《论语》谓,过犹不及。“过”与“不及”亦即“两端”。“过”与“不及”都不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