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3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4篇
法律   349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101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案情】2011年12月25日,沈某无证驾驶轿车撞倒行人李某,造成李某当场死亡。为逃避法律责任,沈某指使同车的张某为其顶包,并承诺事后给张某一笔钱补偿,张某遂向公安机关谎称自己系驾车肇事者。后经公安机关全面侦查和说服教育,张某供认了替沈某顶包的事实。经交警部门认定,沈某负全部责任。  相似文献   
142.
危险驾驶行为在具有较大危险性的同时又具有明显的加害性,从而与放火、决水等行为相当,被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其他危险方法;同时,在行为人未采取避免措施,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此外,如果行为人在上述情况下,虽采取了结果避免措施,但对具体的公共危险具有故意时,亦成立该罪。本文从危险驾驶肇事行为的客观要件、主观归责及定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3.
近来,天津、南通相继出现了因扶起摔倒老人而陷入交通肇事纠纷的案例,两地事件情节类似,处理结果却大相径庭。究其原因,在于“南通版彭字”有了车载录像的支持,还其清白。举证这一诉讼环节,如今成了衡量助人为乐这一道德观念的标尺。  相似文献   
144.
刑事被害人保护是刑事审判的重点之一,既要确保刑事被害人的程序权利得以实现,也要确保被害人的实体权益得到维护,还要保证刑事裁判结果所体现的正义在被害人身上真正实现,这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在2004年推出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以来,青岛市法院已对429起案件763名受害人发放了救助金721万余元,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5.
146.
某市人民检察院收到一起交通肇事案件,该案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因犯罪嫌疑人在交通肇事致一人重伤后逃逸,应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公安机关以犯罪嫌疑人构成交通肇事罪移送审查起诉。对于本案,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于2000年11月10日作出了《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认为构成交通肇事罪;一种意见认为本案不符合《解释》的规定,对交通肇事逃逸不能重复评价,不构成交通肇事罪。可以看出,本案的争议实质上是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内涵及适用等方面的争论。  相似文献   
147.
本文案例启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不能作为交通事故责任的最终认定,其仅仅是法院确定责任的重要证据之一,法院在处理交通肇事案件中,应综合考虑被告人的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把交通违法行为与导致交通事故发生过错行为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48.
案名:谭某交通肇事案[基本案情]2009年4月5日21时许,被告人谭某酒后、无驾驶证并超速驾驶由被害人乔某借用案外人李某的伊兰特牌小型客车,由北向南行至北京市石景山区金顶山路模式口桥附近,与停在道路西侧路边的飞度牌小客车发生剐蹭,  相似文献   
149.
一、基本案情案例一:徐某驾驶无牌照、刹车失灵且超载的131型农用运输车将行人张某撞伤。徐某伙同乘坐该车的刘某将张某抬上肇事车后带离事故现场。为逃避法律追究,二人又找到杨某商定,将被害人掩埋。为此,杨某购买铁锹一把,三人将张某运一僻静沙坑内掩埋。张某因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案例二:丁某驾车路过一座小桥下坡处时,将醉倒  相似文献   
150.
酒后驾驶的国家标准虽已经颁布实施,但司法实践中存在多种没有或不及时进行酒精检验的状况,故酒精含量的检验不应成为认定交通肇事酒后驾驶的唯一证据,如果有充分的证据证实肇事者饮酒后驾车,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如widmark公式,也能够认定肇事者系酒后驾驶。交通肇事逃逸的相关司法解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适用时会与刑法理论相矛盾,因而引起了较多的争议。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主观方面认定,一是不能轻易相信肇事者的辩解,要善于抓住证据中的关键内容发现问题;二是肇事者逃离现场的主观动机应当以严格主义的原则来认定,只要动机中存在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想法,不论是否还有其他主观故意,都应认定交通肇事逃逸;三是为逃避酒精检测逃离现场的行为,以交通肇事逃逸来认定,更符合主客观一致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