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3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4篇
法律   349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101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汪菊花 《江淮法治》2013,(23):36-36
案例郎溪县法院曾审结这样一起交通肇事案件.驾驶员董某违章驾车致5人死亡,其行为构成了交通肇事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车主范某虽然没有驾驶肇事车辆,但依法亦构成了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在范某被判交通肇事罪后,许多人不解,范某没驾车,为何也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29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几十年前路面上偶尔才可见的汽车在城市大有取而代之传统出行工具--自行车的趋势.但是,伴随着这种高速发展,出现的却是其必然的副产品--交通事故!而面对日益增多的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无论是立法上抑或司法上,对其的规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产生此现象的原因究竟何在?本文从另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此予以展开,并就其间所涉的问题,给予刑事法角度的回应,以期对交通肇事逃逸问题的最终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93.
通过对一起八年前的交通肇事案嫌疑人进行心理测试,总结出以下启示:对这类案件的测试重点应放在肇事车辆现在何处、出事原因、当时是谁在开车等信息上。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必要时对车辆的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车速、车上是否还有其他什么人、途中是否遇到过突发事件、在何处可能停留过等信息都可以作为相应的信息点来测试。技术人员要克服畏难情绪,仔细阅卷,充分准备测试题目,注重题目内在的逻辑性和针对性,合理组合刺激系统,是保证整个测试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94.
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中,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关系到罪与非罪、量刑轻重、事后赔偿数额等重要问题,需要进行细致、严谨的审查。作为一种证据,审查应当从程序及实体上进行,确保其能够真正客观体现事故的全部内容。在新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后,鉴定人员的出庭也给交通肇事案件的公诉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295.
机动车生产厂家在为销售商“配送”车辆的途中,雇用的驾驶员交通肇事致人死亡,其责任如何分担?继山东省胶州市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一起车辆“配送”途中发生的交通肇事案,驾驶员徐二刚被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后,被害人鲁晓军的家属又提起了民事诉讼,追讨经济赔偿。  相似文献   
296.
田国建 《法治纵横》2011,(21):53-54
从警19年,从事交通事故处理工作18年。1992年警校毕业分配到克拉玛依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如今已升任该支队事故办主任。他叫孙伯鹏,业务十分繁忙,主管致人死亡的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的督办、线索梳理、查找线索、继续追踪等。  相似文献   
297.
[案情]王某醉酒后无证驾驶一部轻型普通货车,从甲镇往乙镇方向行驶.行驶至乙镇某村路段时.与相对方向由张某驾驶的二轮摩托车及魏某驾驶的二轮摩托车相碰撞,造成张某当场死亡、魏某受轻伤。事故发生后,王某驾车向前逃选六百米后.车辆碰撞到路边的树木后侧翻,致王某及车上乘坐的岑某、张某平受伤(轻微伤)。经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王某负此事故的全部责任.  相似文献   
298.
最高法院在2000年3月公布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5条规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肇事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解释》第五条对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情况的认定实质上包括了两个行为:交通肇事行为和事后逃逸致人死亡行为,故可将肇事人"逃逸致人死亡"行为与交通肇事行为割裂开来分别定性,单独设立"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罪",而不再作为交通肇事罪的结果加重犯。本文拟将重新分析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行为的性质,对该行为的犯罪化作出充分的论证。  相似文献   
299.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被害人因其逃逸行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情形。本文主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解读。  相似文献   
300.
《公民与法治》2011,(4):25-25
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规定,“交通肇事逃逸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应认定为自首,但应依法以较重法定刑为基准,视情决定对其是否从宽处罚以及从宽处罚的幅度”。社会公众对这一规定,以及酒后驾车肇事逃逸后自首应当如何从宽处罚的问题存在一些疑问。为此,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了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负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