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4篇
法律   347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100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01.
油漆是交通肇事案件中最常见的物证,油漆物证的检验对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尤为重要.对现场遗留漆片或被撞物品上附着油漆的检验,可以为案件侦破提供方向和线索;通过与嫌疑车漆片的比对,可以为证实接触事实提供证据. 本文根据一起交通肇事案件的物证检验鉴定过程,总结了油漆附着物检验的几点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02.
余璇 《法制与社会》2011,(35):133-134
对于交通事故发生后主动报警的行为能否认定为交通肇事后自首,我国司法界主要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做法:即可以认定为自首与不能认定为自首,都有各自的理论依据。从自首制度本质出发,通过分析其法理价值和功利价值,概括总结出实践中可以认定为自首的情形与不能认定为自首的情形。  相似文献   
603.
关于为何加重处罚交通肇事逃逸,我国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理论界主要存在的"逃避法律追究说"和"不救助被害人说"都不能指明交通肇事后逃逸与其他犯罪后逃逸的区别,因此也就无法合理解释处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原因所在。而借鉴台湾地区的刑法学理论,"确认利益说"说明了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特别之处,因而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604.
【案例一】去年初,发生在河北大学校区的一起交通事故,因肇事者撞人后态度傲慢,搬出其爸“李刚”,激起网友愤慨,一时间各种网络热词和各色网络形式的言论井喷而出,使得一起交通肇事案,快速成为公共舆情事件。【案例二】甘肃省图书馆职工王鹏因举报同学马晶晶在公务员考试时作弊,遭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警方跨省追捕,事件一曝光,国内各...  相似文献   
605.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行为性质和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问题是交通肇事罪中的主要问题。肇事后逃逸的认定,不仅要具备主观上的故意心理状态、客观上的逃跑行为,还要具备逃逸的时空要素。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罪的结果加重犯,因此,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必须以交通肇事罪的成立为前提,必须是逃逸行为而不是故意杀人行为,而且在逃逸行为和被害人死亡间必须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06.
交通肇事罪是常见、多发的一种犯罪。现行《刑法》对交通肇事罪的规定较为原则、概括,实际案件复杂多样,人们对交通肇事逃逸的认识、定性和处理不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出台,并未结束理论的纷争。交通肇事罪内容不尽合理,应进行相关的立法完善,交通肇事逃逸应成为独立的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