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95篇
中国共产党   434篇
中国政治   605篇
政治理论   177篇
综合类   19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形势下我们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综合工程.  相似文献   
902.
刘宁 《今日海南》2006,(11):18-21
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到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进一步阐述,再到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一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党不断地继承、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近年来,海南省委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积极研究和着力解决影响海南社会和谐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力推动了和谐海南的构建。“双大战略”、“文明生态村”、“教育优先”、“扶贫攻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低保”、“平安海南”……这一串关键词串起来的是一个个和谐发展的海南亮点。  相似文献   
903.
王延东  王一迪 《新长征》2009,(11):32-33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键和纽带,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作为森工企业必须肩负起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的光荣使命,必须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04.
自然与文明冲突的认识论指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与文明冲突的认识论指归是从认识论的角度,探寻解决自然与文明冲突的理论路向.工业文明所引起的自然与文明冲突必然警醒和促使人类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反省.只有批判冲突造成的灾难后果,才能扬弃工业文明的自然现;只有深刻认识、反省冲突造成的灾难后果.才能推动环境伦理的实现进程,这说明自然与文明的冲突呼唤着环境伦理的产生.  相似文献   
905.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与黑格尔自然哲学有着重要的联系,黑格尔自然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理论来源之一。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扬弃了黑格尔自然哲学,不仅将自然观与历史观进一步结合起来,而且提出了解决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矛盾的途径。  相似文献   
906.
陈榕青 《前进》2009,(2):52-5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提出的更高要求。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主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特征,  相似文献   
907.
孔晓明  巩固 《法学论坛》2008,23(2):98-101
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其法制目标是人的环境利益平衡.以个人私益为出发点的公民环境权不能实现环境利益的平衡,环境利益平衡只能通过对公众环境利益的维护来加以实现.环境法对公众环境利益的维护主要依靠政府环境行政管理与责任制度和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我国<环境保护法>在此方面存在不足,应加以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90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目标。充分说明党对新形势下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这对于完成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意义重大。从现实意义的角度讲,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实现这种和谐的社会美景,法治是基本保障。一、法律是追求和谐社会的产物。从历史上各种法律制度的产生来看,法律是为了解决社会矛盾而产生的。但法律产生的初衷决不是为了争斗,而是为了解决争斗,规范社会秩序,为了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国古代的法字,写作“灋”,就有解决…  相似文献   
909.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哲学理念有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并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演进过程,共分为五个阶段:古代传统的天人和谐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人、自然和社会相统一的思想、西方工业社会的人类中心主义、后工业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当代中国的环境友好型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910.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是恩格斯系统回答人类起源问题的光辉篇章。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科学论断,既是对唯心主义人类起源观的纠偏,更是对资产阶级剥削本质的揭露。基于此,恩格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深刻揭示了劳动在猿到人转变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在人与自然的辩证联系上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科学回答了人类之起源,由此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发展。因此,学习领会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科学论断,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开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以及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实现等仍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