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95篇
中国共产党   434篇
中国政治   605篇
政治理论   177篇
综合类   19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建立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对此,我们的党和政府做出了不懈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就建设和谐  相似文献   
912.
朱明 《前进》2007,(9):30-32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  相似文献   
913.
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英姿 《求索》2007,(5):71-73
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理念的产品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认识和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的产物。生态经济原理体现着循环经济的要求,正是构建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本文从对生态经济的比较中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914.
刘春辉 《世纪桥》2007,(6):35-37
马克思主义把人和自然的关系看作是一个复杂的对立统一的整体;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主要社会根源,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类的一切活动才能按照人的本性和自然界的规律合理地加以调节。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理论是解决当代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依据。  相似文献   
915.
和谐社会是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起点。或者说它是和谐社会的主体条件。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体的人,应该具备三个基本条件:首先,他应该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享有者;其次,他应该是政治权利的享有者,即他应该是公民;再次,他应该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进行和谐社会的主体建设必须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916.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它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马克思深刻地阐明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问题.  相似文献   
917.
循环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而建立的,最大限度地利用废弃物,最小限度地利用天然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球环境负荷的一种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价值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循环经济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及相关法律制度,能够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持续有效地解决循环经济运行中的冲突,保障循环经济的有效推行。  相似文献   
918.
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关乎人类的前途命运。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严峻现实,使我们不得不去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反省人类自身。启蒙批判给予我们探究人与自然矛盾根源的重要向度。启蒙开启了近代理性文明的进程,人的主体性地位得以确立。然而,主客二元对立架构下人类中心主义态度的滋生,工具理性单向度的扩张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生态文明观念、基督教上帝决定论、中国哲学的"道法自然"生态理念、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将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省察引向全面和深入。最终,在马克思那里,我们发现了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为丰富、恰切和深邃的智慧,历史唯物主义立足于感性活动原则之上来诠释和规范人与自然关系,为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了理论支撑和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19.
刘燕 《岭南学刊》2020,(4):123-128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空间格局不是简单的物理意义上的空间结构,而是一种"有机"的空间结构,指向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自然与社会关系的共时性向度。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空间格局的自发性实践到资本主义社会空间格局的全面异化,人类活动的空间视域越来越开阔,而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裂缝也越来越难以弥合。系统考察空间格局的嬗变逻辑,旨在解决国土空间开发失序的问题,致力于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非均衡与均衡相统一以及高效、宜居、美丽的空间格局,进而构筑诗意栖居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9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指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基础上,总结和提炼形成的关于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战略形成,即可持续发展观;价值原则的确立,即人与自然和谐观;科学理念的发展,即生态文明观;核心思想的深化,即绿色化思想;行动指南的完善,即绿色发展理念,理论体系各部分之间,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具有内在逻辑统一性,是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统一的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