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网闻摘录     
《党员干部之友》2014,(11):64-64
正★境外避罪依旧难逃法网★辽宁某投资公司女老总路某因涉嫌侵占2500万元,与丈夫离婚,带着儿子潜逃韩国。9月30日,韩国警方在首尔将路某抓获。审讯中,路某非常疑惑地说,自己深居简出,吃的是炸鸡和啤酒等方便食品,体重严重增加,容貌也变了,警方是怎么找到她的?她不知道的是,以猎狐为代表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境外追逃战役已经打响。境外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避罪天堂;只要违法犯罪,无论逃到天涯海角,终逃不脱恢恢法网。小编忠告,尽快自首还可从轻处罚。  相似文献   
42.
晏子的车夫     
晏子.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很有名声的人物。《史记》上说他“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他为齐国的内政外交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但即使这样.他仍能谦冲自牧,谦诚待人.  相似文献   
43.
郑金凤 《前沿》2006,(2):100-101
在当今我国道德教育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活动中,以受教育者个体“私德”的培养为目的的教育体系和由其决定的教育实践活动还居于主流的地位,它决定着人们思考道德教育的方向,决定着道德教育活动的方式、途径、方法和道德教育的最终效果。以“公德”优先为道德教育目的的选择是适应我国现代社会转型的道德教育的必然选择,这一道德教育目的的建构有着现实的社会基础和社会条件,是有效处理“私德”和“公德”之间关系,实现当代道德教育重振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4.
赵运锋  宋远升 《政法学刊》2007,24(2):115-119
刑法和道德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两者都是调整人类行为的社会规范,如果能在两者之间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作为调整犯罪行为或道德行为的标准,显然非常重要。应从刑法理论、司法实践及几种道德分类等方面去剖析道德和刑法的界限问题。  相似文献   
45.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我最喜欢的一段时期,在对“中国梦”这个话题开笔之前,有必要先来讲述两个历史典故,它们是让我感触最深的典故中的两则。  相似文献   
46.
多边贸易协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但是有时过度地追求贸易自由可能会给一国的公共道德造成威胁.因此,在多边贸易协定中往往内含了一些可以豁免缔约方缔约义务的例外条款.缔约方为了保护本国的公共道德,可以援引这些例外条款来对抗其他缔约方的指控.在WTO中,公共道德例外主要体现在GATT第20条(a)和GATS第14条(a).另外,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第27条第2款和《政府采购协定》第23条第2款中也规定了这种例外.  相似文献   
47.
李萍 《新视野》2005,(4):61-63
建构和谐社会是我们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要求应主要是公共道德,这样的道德不同于传统的私人与社会不分的形态.要形成公共道德,必须从广大公众的日常行为八手,改变不相适应的常识道德,培育恰当的常识道德,这些常识道德包括人际交往、利益协调等方面.  相似文献   
48.
为了全面把握奥运会期间观众的精神文明建设状况,为奥运赛场的公共道德文明建设提供依据,民盟北京市委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一次关于奥运赛场公共道德标准的调研活动。这次问卷调查于2007年6至7月进行,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92份,有效问卷484份,有效率96.8%。通过对问卷的分析,民盟市委提出了提升赛场公德水准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4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光靠市场自身不行 ,市场不是万能的。有许多社会和经济问题需要政府干预以弥补市场的缺陷和不足 ,但政府也不是万能的。要解决那些市场和政府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必须在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与政府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之外 ,建立和完善社会协调的“第三只手” :即社会公共组织和社会公共道德协调机制。  一、社会协调“第三只手”的现实意义亚当·斯密在《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指出 :“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 ,来使其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在这样做时 ,有一只看…  相似文献   
50.
浅析公共道德建设的文化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奋进 《理论学刊》2004,(10):44-48
当前 ,在公共部门存在着道德认知和道德评价的错位危机 ,这种危机的突出表现是“只有恩怨 ,没有是非”。恩怨是感情问题 ,属私德调整的范围 ,是非属正义与否的问题 ,属公德调整的范围。公德与私德的核心价值不同 ,适用领域不同 ,错位使用会造成行为主体在行为选择上的混乱。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公私领域界线不清 ,再加之私德文化传统过于强大 ,若不注重对私德进行分析、定位 ,公共道德的建设势必遭遇文化阻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