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1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各国政治   47篇
工人农民   180篇
世界政治   26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9篇
法律   1746篇
中国共产党   1421篇
中国政治   2122篇
政治理论   624篇
综合类   102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543篇
  2013年   603篇
  2012年   696篇
  2011年   739篇
  2010年   709篇
  2009年   493篇
  2008年   765篇
  2007年   480篇
  2006年   463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农村青年》2006,(12):61-61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已于今年11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为了防止造假,《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一旦发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伪造检测结果的。除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外,还将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食用问题农产品的消费者将获得赔偿。  相似文献   
42.
释均 《时代风采》2010,(15):1-1
日前,中华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透露,目前全总正积极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加紧制定《工资条例》。今年全总将投入1000万元在10省市试点聘用专职工会人员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今后职工加班工资、奖金分配、福利补贴和薪酬制度设置等应纳入到协商之中。  相似文献   
43.
梁淮平 《群众》2007,(4):67-68
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分配原则,它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性质,又从根本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要素不断加入生产,单一的按劳分配已不能全面反映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的现实,这就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44.
为推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发展成果分享法律机制研究》的深入开展,由西南政法大学主办、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和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承办的“政府责任与社会财富公平分配法律问题”国际研讨会于2006年10月20日至21日在重庆君豪大饭店隆重召开。会议收到  相似文献   
45.
时路 《天津检察》2006,(4):28-29
我国刑法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从本规定不难看出,行贿人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是本罪的基本构成要件。为此,笔者从本罪的犯罪心理、行为特征、危害结果方面对行贿罪的立法制度作一简要探讨,使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6.
社会保险对侵权救济的影响及其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嘉 《中国法学》2005,2(3):90-97
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确立促进了损失承担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对职业伤害的赔偿经历了从过错责任到无过错责任再到工伤保险的过程,社会保险的出现对侵权行为法的适用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社会保险和侵权救济的功能不同.在填补损失方面两者也存在差异。应当在扬长避短和合理分配社会资源的原则下协调社会保险法和侵权行为法的关系,以期在一种最佳的制度协调中实现对公民的救济和保护。  相似文献   
47.
提高经济效率和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是科学发展观的重点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完善的重要问题,也是能否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如何围绕这一目标,吸取先进地区的经验, 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既注重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提高经济效率,又妥善协调利益关系,解决好各方面的社会矛盾,实现效率  相似文献   
48.
49.
依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批驳了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和非生产要素或非经济要素也创造价值的理论观点的错误本质。借助于“资本”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的理论渊源,进而完成对私营企业主参与利益分配的性质分析。  相似文献   
50.
金萌 《时事报告》2007,(5):30-31
“晒工资”,有人晒出骄矜,有人晒出了悲凉;有人晒出了自得,有人晒出了忧患……其实质是“晒”出了人们对分配领域不公平问题的关注,“晒”出了人们对解决民生问题的企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