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40篇
世界政治   7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0篇
法律   452篇
中国共产党   316篇
中国政治   540篇
政治理论   84篇
综合类   1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房地产开发商委托建筑工程设计时,由于信息不对称,且设计单位占有明显的信息优势,由此可能会产生欺诈或偷懒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应建立一个在实际中操作性极强的基本博弈模型,约束和激励设计单位努力工作、尽力降低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22.
林凤君 《求知》2004,(5):32-3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贯彻“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五个统筹”是在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用科学的发展理论分析现实而形成的新的实践观念。它是一种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3.
《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有5章36条,可以说里面的很多内容大家都非常地关心。其中我们注意到《,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第26条规定,以下三种情况逾期不支付工资的最高可罚双倍:“1.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报酬的;2.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3.解除劳动合同未依法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相似文献   
24.
近年来.围绕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全社会都在积极地进行研究探索。于是。一种用人单位只用工却又不管人的用人方式应运而生.为我们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供了一种新手段.也为社会劳动关系增加了一抹亮色。这不,继松原市就业服务机构开办劳务派遣业务之后,上月初,吉林省省会城市长春也设立了一家人才派遣公司。  相似文献   
25.
田敏  钟春平 《求实》2017,(10):39-5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不同要素的报酬机制却并不健全。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制造业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的报酬机制,笔者发现:国内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劳动所得份额虽有一定的提升,但资本所得依然高于劳动所得;管理者薪酬相对较高但股权激励并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相对偏低,不能有效地激发其创新和生产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继续加快要素报酬的市场化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尽快实现报酬要素的市场定价。  相似文献   
26.
《江淮法治》2012,(20):12-13
已经初审的劳动合同法修法草案,因触及劳资双方的利益博弈,或许还将几经磨砺。而一个多层级、全方位规范劳务派遣、保障权益平等的法制体系,更是有待时日。修法方案的维权考量滥用劳务派遣工所带来的大规模侵权现象,不仅引发了舆论关注,也促使有关部门下定了必须解决问题的决心。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鸣起甚至在公开场合以"深恶痛绝"四个字表达了自己的愤怒。  相似文献   
27.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12,(14):31-32
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首次审议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也是颁布实施于2008年的劳动合同法第一次修改,此次修改主要针对劳务派遣。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的匮乏,企业用工慌现象的出现,农村闲置劳动力进城务工的普遍性,涉及农民工劳动保障尤其是超过退休年龄的城市务工者,在他们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尴尬处境,最明显的就是,出现因公伤残,是否可以享受工伤待遇的问题,本文将着重在现有的立法的框架内进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9.
《政法学刊》2015,(1):47-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严格限制用人单位的解雇权,设计了较为周密的解雇保护制度,保障劳动者的就业安定权。然而,随着近年来劳务派遣的超常规发展,以滥用劳务派遣的退回行为规避解雇保护制度、进而用"退回"取代"解雇"的现象频现,产生解雇保护制度落空的风险。对于劳务派遣中的退回,我国现行立法采用了较为模糊的表述方式,特别是退回条件是否能够约定的问题,在理论及实务界存在较大争议,这也为用工单位与派遣单位任意约定退回条件及后续规避解雇保护制度埋下了隐患。因此,有必要梳理劳务派遣退回行为对解雇保护的影响,并探寻完善劳务派遣退回制度的未来路径。  相似文献   
30.
拒不支付报酬犯罪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乾龙 《法商研究》2012,(2):134-142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刑法在将拒不支付报酬行为入罪化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在罪名、罪状、法定刑的设置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罪名的设置宜兼顾打击犯罪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出现处罚范围过宽或过窄的现象。叙明罪状中各种限制性条件的设置只能以保障被害人的权益为标准。各国刑法对本罪法定刑的轻缓化配置表明本罪属于轻罪。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我国的立法与司法解释宜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罪名确定为"拒不支付报酬罪",并将"政府责令前置程序条件"改为时间条件,同时降低刑罚处罚的力度,配置管制刑罚,增加资格刑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