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38篇
中国政治   53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谈乐炎 《小康》2012,(7):104-107
1922年艰难起步,1952年成立考古专业,1983年考古系成立,北大考古几乎与中国考古同步,是中国考古学的缩影与往日相比,4月28日这天,北京大学鸣鹤园畔的赛克勒博物馆热闹非凡,2000平米的展厅里,人头攒动。这天是"北大考古90年,考古专业60年"专题展览的日子。"一部北大考古史,就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缩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对《小康》记者说。1922年2月,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开设考古学研究室,这是中国乃至东亚最早的专门考古学机构,成为国内高校开  相似文献   
52.
忆漆侠先生     
孟祥才 《春秋》2013,(3):27-28
漆侠先生是我仰慕的史学界前辈。上个世纪60年代初我在大学历史系学习时.就开始读他的文章和专著如《秦汉农民战争史》、《王安石变法》等。先生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踏实的文献基本功、驾驭重大史学课题的能力、沉实老到的文章风格,都让我感佩不已。当时我就想.如能有机会拜见先生.当面聆听他的教诲.那该多好呀。  相似文献   
53.
在高校历史教学中,历史专业与其他专业一样,实践课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历史专业的实践课设置除了巩固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培养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外,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这对在全球化浪潮中逐渐迷失自我,在科学主义盛行、人文情怀日渐淡漠的当下显得尤为必要。近三十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社会走上了工业化、城  相似文献   
54.
<正>不久前,央视"百家讲坛"推出"钱文忠解读《百家姓》",引发了人们对于《百家姓》这部既熟悉又陌生的古书的热议。《百家姓》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有着怎样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特撰写此文,以飨读者。我们对传统的东西往往"假熟悉真陌生"就像谁都知道《三字经》的头两句"人之初,性本善"一样,凡是中华子孙大概没有不知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是出自《百家姓》的。但是,今天的我们普遍会遭  相似文献   
55.
读者来信     
《小康》2011,(11):8-9
专家点评一场新的"城市革命"张侃: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世纪70年代,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历史系周锡瑞教授(Joseph W.Esherick)在其成名作《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写了这么一句话:"辛亥革命主要是一场城市革命。"由此可知,辛亥革命与历史上出自草莽的农民革命不同,它基于中国城市近代化而生,也依托城市推进着中国的现代化。回到百年前,从空中俯瞰辛亥年的城市地图,就是这样一幅场景:民主旗帜插上一个个城头,王朝帝制的堡垒就一个个轰然地倒掉。城市是辛亥革命的母体!辛亥革命留给中  相似文献   
56.
孟祥才 《春秋》2013,(5):25-32
田昌五先生(1925——2001)病逝已经十多年了,我早就想写一点回忆他的文字,记述我所知道的他的一些事情。因为我从1964年认识他,到他2001年10月去世,38年中,有28年我们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先是中国科学院历史所,后是山东大学历史系,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在同辈人中他属于成就卓著者;作为性情中人,他又属于喜怒形于色,个性特别鲜明有棱角的人物,许多事情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相似文献   
57.
方国瑜先生     
<正>追随先生1953年秋天,我考入云南大学历史系,就开始了与先生的师生缘。记得第一次见先生是在入学不到1个月的时候,我和杨世强、李近春、和世杰等同学一起去拜望先生。先生住在云大北院两层楼的红砖房中。先生刚进50岁,着中山装,清瘦但很精神,一位地道的学者。先生知道我们是丽江的学生,非常高兴,得知我和  相似文献   
58.
刘霄 《廉政瞭望》2014,(1):62-63
<正>有人评论说:葛剑雄是典型的80年代人。在历史系毕业生吴恒眼里,葛剑雄则是一位"潮人"。他向廉政瞭望记者透露,葛剑雄是复旦最早使用空调、电脑和摄像机的老师,但奇怪的是他从来不用手机,因为害怕被控制。在这个拇指社会,利用技术、但不想被技术裹挟是他的生活准则。和葛剑雄同为著名地理学家谭其骧的门生、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周振鹤对记者说:"葛老师是个聪明人,执行能力很强,听说他半夜一点多都在发微博。""较真"亦是葛剑雄的一大性格特点,对待学生出国留学的推荐信,葛剑雄会亲自为学生写。复旦中文系老师严峰这样评价他:"人家名流做图书馆长,只是荣誉性的安排,但葛老师60多岁来当馆长,是动真格玩命干的"。  相似文献   
59.
生锡雷 《台声》2008,(4):54-55
2008年1月22目至31目,应全国台联的邀请,以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朱鸿为团长的史迹考察团一行赴江西、杭州等地进行了史迹考察。 考察团一行35人,其中绝大多数是第一次来到祖国大陆,团员们在江西参观了江西省博物馆,藤王阁,考察了明宁靖王墓及明宁靖王妃吴氏墓葬出土文物;体验了素有“中国最美丽的乡村”的婺源古镇——思溪,游览了庐山雪景。  相似文献   
60.
傅春然 《中国人大》2010,(16):43-44
我出生在河南省衣村一个贫困的家庭,196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1965年8月,我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被选调到人民大会堂做文化教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