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76篇
中国共产党   87篇
中国政治   146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36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朽木 《民主》2008,(12):36-36
国家质检总局终于不再直接评选名牌了。人民日报的“经济新闻”版在头条位置对此予以报道。此举当会有效地平息舆论对此事的谴责。以一个国家部委的“威风”去组织“中国名牌”、“中国世界名牌”之类的产品评选活动,平心而论,如果评得好,当会有相当的权威性,对于中国品牌的建设,客观上也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好好去算账,  相似文献   
212.
《山东人大工作》2007,(12):65-65
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11亿元,总资产37亿元。主营粘胶长丝、粘胶短丝、棉浆粕、帘帆布和无纺布,其中短丝、棉浆粕、帘子布及帆布生产规模居国内首位。公司主导产品粘胶短纤维和高模低缩涤纶工业丝为“中国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213.
鄂政办发[2008]59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了加强对质量兴省和名牌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和名牌推进工作的重大问题,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成立湖北省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组长:李鸿忠省长副组长:段轮一副省长成员:彭勇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泽洪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子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许克振省发展改革委主任  相似文献   
214.
2007年9月,金隅集团旗下北京星牌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的"星牌"矿棉吸声板登上中国名牌榜。在目前流行的纸面石膏板、金属板等四大类天花板材料中,矿棉吸声板以吸声、防火、节能等良好的特质,成为引领天花板装饰工程材料的新时尚。  相似文献   
215.
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如何创造农业名牌,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只有创农业名牌,才能不断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才能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从而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本文对农业创名牌的难点与对策问题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216.
在报纸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的年代,地方报纸以本地的人文、历史资源为依托,突出本地化特征,牢牢抓住本区域内的核心读者群,无疑是十分关键的生存之道。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揭阳日报》在2003年8月改版时,在原有纯文学、文娱性等版面的基础上,新辟《揭岭风情》专版,着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牌,以此提升地市党报的亲和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17.
张明  盛辉 《民主与法制》2007,(8S):17-19
彭炜,站在被告席上,迎来了生命中最黑暗的一天。 从一名农家子弟到名牌高校的硕士生再到多家企业的总经理高管,彭炜44岁的人生历尽辉煌…… 但是,光环背后,彭炜又呈现出另一种迥然不同的面目,让包括检察官在内的众多人±扼腕叹息。与此同时,检视其“双面”人生,却有太多的内容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218.
蒋兴舟 《求贤》2007,(1):33-33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有一句甚为企业界所赞赏和推崇的名言,叫做“制造产品之前先要制造人”。这句话不仅表明了松下公司对人才的重视,还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企业要想有高科技、高质量的名牌产品的推出。就必须坚持育人为先,使职工成为德、识、才、学等方面有较高素质者。正所谓首屈一指的企业有着首屈一指的人才,每一个名牌产品的前面都有一位名牌企业家,背后都有一群名牌员工。那么,松下“制造”名牌员工的秘诀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19.
220.
应区别对待     
戴郁玉 《半月谈》2004,(16):60-60
我认为对中学生名牌消费现象要区别对待。若是为了虚荣心,我这件衣服比你的牌子更有名,他那件衣服的价格比我的高,为此陷入了无止境的攀比中,今天穿这件,明天买那件,一旦不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马上就丢掉再买,哪怕只穿过一次也在所不惜。这样的行为,我认为是过度的,它不仅会把中学生引入消费误区,而且也会影响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带来种种问题。对此,老师和家长要加强教育,帮助这些同学克服互相攀比、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