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53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张会 《求索》2011,(10):196-198
杜诗半数以上皆有虚字,并且在用法灵活多样,虚字在杜诗中并非仅仅起着附着于实字的辅助作用,由于虚字具有意义抽象空灵,不能单独成句,能引出实字所表达的客观世界之外的人的主观世界,体现出主体的感受和神情气韵的作用,因此有助于杜甫在创作中达到所追求的“有神”的美学特征。杜甫运用虚字使主体情感介入,大唐的衰落,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怀,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使作者阔大、萧瑟、焦灼、孤独、闲适的情感随时进发,体现在诗歌中,全赖虚字表达。  相似文献   
72.
何况 《福建乡土》2011,(1):23-25
如果不经学历史的黄博士引领,我恐怕至今还不知晓,晚唐著名诗人韩偓的墓就掩藏在泉州的一片杂树林里,尽管我早就诵读过他的诗作。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高高耸立的一座丰碑,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对其中这首七言绝句《已凉》当不会感到陌生:  相似文献   
73.
侯艳 《求索》2010,(2):171-173
白日意象在唐诗中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体现了唐人对其浑厚蓬勃之特质的审美追求和唐诗“物象由我裁”的审美思维特征,证明了诗言志与主情的不可分割性,从而具有景中情、情中景和情景互生的多重审美价值。白日意象是唐诗中一个常见意象,它在唐诗中出现达650次之多,仅在李白诗中就多达50次,这充分说明唐人对白日意象的偏爱。而白日作为审美对象,在唐诗中,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74.
汤军 《前沿》2010,(24):166-169
杜审言是初唐后期一位重要的诗人,其无论在近体诗形式上的发展、定型,还是在内容的拓展与表达上,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形成其卓立于初唐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边塞诗、山水诗更是开盛唐边塞诗慷慨激昂、雄浑壮丽诗风与山水诗雄奇、警拔、浑融诗风之先河,在诗歌由初唐走向盛唐的历史进程中,其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桥梁、纽带作用。对盛唐诗歌的启发、导引、推动之功,对唐代诗歌发展做出的重要艺术贡献,更为"沈宋"等所不及。  相似文献   
75.
<正>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邱。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首诗是我耳熟能详十分喜爱的,从十几岁一直到年近八十,仍是情爱不减。在我和好友心中这两首诗是唐诗中的"双子星座",魅力、价值等量齐观。好选家是诗苑的"伯乐",崔诗正是被《唐诗三百首》首选登上唐七律之首的位置。从最早出现对二诗的评论直到时下,对崔诗都是赞词,连  相似文献   
76.
走进唐诗     
汪嘉 《公民导刊》2013,(12):56-57
<正>总是无数次梦回唐朝,总是在无数个夜晚读唐诗,伴着窗内一盏孤灯,长长的夜便交付给了那一本诗集。厚厚的一本,读了几年,感觉仍是新了又新。最让人无法释怀的诗人始终是李白和李商隐。李白一生任情任性,是一个为自己的心活着的人,他在五十六岁的时候,还热情的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兵,他的目的是"救国靖乱",然而兵败入狱的罪名却是"附逆"。接着  相似文献   
77.
苏星 《当代广西》2013,(13):57-57
绵延的海岸线,宽广连片的红树林,翩翩起舞的白鹭群。蓝天碧海,红日白沙,极具滨海湿地风情的北海市金海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再现了初唐诗人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  相似文献   
78.
李白有一首诗,叫《静夜思》。实际上,这首诗的原文不是我们熟知的那个版本。在宋代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里,原诗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到了明代,这本书被修订了一下,第三句改成了"举头望明月"。到了清代沈德潜的《唐诗别裁》,第一句改成了"床前明月光"。到了蘅塘退士编撰《唐诗三百首》,把这两句修改综合到了一起。如果有人要卖给你一  相似文献   
79.
竹径通幽处     
徐忆农 《江苏政协》2010,(Z1):20-21
在新近出版的《我见青山多妩媚——人与自然主题历代诗词选》中,读到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诗中所云竹径通幽处,记忆里似乎一直是曲径通幽处,怎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相似文献   
80.
<正>叶嘉莹,加拿大皇家学会有史以来唯一的中国古典文学院士,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汉学家之一,曾获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她著作等身,精研古诗词,培养学生无数,被称为"大师的老师"。2014年的秋天,叶嘉莹告别枫叶之国,正式回到南开大学定居。此前一直两地奔波讲课的她说:"现在南开就是我的家,我的根就在中国。"已经90高龄的她,仍旧站在讲台之上,将传承古典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