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53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王璇  李灵灵 《求索》2008,(10):194-195
由于生态恶化和设计理念混乱等影响,当前我国的人居环境建设在整体上陷入困境和危机。有学者因此提出“诗意地栖居”的新人居环境理念,将美学纳入人居环境科学。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历经数千年,早已将古典哲学“天人合一”的思想和文人诗意的生活美学熔铸于一炉,本身就是“诗意栖居”人居环境的典范。本文试图从唐诗中挖掘文人造园理想中体现的人居环境思想,作为从传统人居环境思想中寻求资源的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82.
唐诗极度繁荣之后,宋诗的发展几乎陷入了无路可走的地步。要想不东施效颦,那么宋代诗人就必须要在诗歌领域开辟新的境界。这一新的境界即要有别于唐诗,又要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于是,苏轼等人便广开思路,仔细钻研,最终开拓了以重意为特色的宋诗。而在宋代诸位诗人当中又以苏轼的诗最为脍炙人口,意味深长,其诗以“对意的强化”这一特点而“意胜群芳”。  相似文献   
83.
枕上读书     
人生最惬意、最享受的事情,莫过于枕上读闲书。夜阑之时,四下一片宁静,随手拿起枕边书,打开书扉,或唐诗,或宋词,或史记,字字珠玑随远古的筝乐走来,那一片粉桃翠柳,那一缕杏香萦绕,飘落在夜半青灯之下。  相似文献   
84.
刘俐彤 《学理论》2013,(18):190-191,245
唐诗是我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其语言之精炼,韵律之优美,蕴含之丰富,是我国语言艺术中的精髓。颜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形态,它不仅要依附于具体的客观事物,而且还要依赖于人的主观世界来感知和感受。探讨分析唐代诗歌中表示颜色词语的使用情况,从而更深地理解唐诗的思想情感和审美韵味。  相似文献   
85.
姜文净 《民主》2014,(6):32-33
<正>"今天给同学们带来的书有《三字经》、《弟子规》、《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一大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大家想不想读?""想!""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好不好?""好!"声音稚嫩却坚定,笑容羞涩却淳朴。在听到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后,民进永川区委会主委钟代华欣慰地笑了。这是发生在今  相似文献   
86.
竹径通幽处     
徐忆农 《江苏政协》2010,(Z1):20-21
在新近出版的《我见青山多妩媚——人与自然主题历代诗词选》中,读到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诗中所云"竹径通幽处",记忆里似乎一直是"曲径通幽处",怎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相似文献   
87.
唐诗艺术对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毛泽东的政治生涯、著述撰文、诗词创作, 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毛泽东非常熟悉、喜爱和重视唐诗艺术,并进行唐诗的考证工作, 可谓一位唐诗艺术研究专家。他经常在现实 政治、外交等活动中, 称引、发挥唐诗, 为现实社会生活服务。其诗词创作, 对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李商隐 以及杜牧等唐代诗人的诗歌艺术成就, 都有很多的继承和发展,大量化用、隐括唐代诗人的清词丽句, 融入自己 诗词艺术境界之中,做到了锻冶唐诗之辞、自铸我之文字, 可谓出蓝生冰, 为我们弘扬华夏传统文化、发挥唐诗 艺术在中国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树立了楷模。  相似文献   
88.
杨蓉蓉 《湖湘论坛》2002,15(2):93-94
2001年第1期《古汉语研究》上载录了胡正武《“白刃”是指出了鞘的刀吗》一文(以下简称“胡文”),其中利用唐诗的几处释例对“白刃”词义进行了论证,从而否定了前辈“白刃当指脱了鞘的刀”的观点(见《〈三国志〉军事词研究》,载北大中文系编《语言学论丛》第十八辑,以下简称“前文”)。由此引发了笔者的好奇心,恐以唐诗疏证“白刃”不妥,于是追朔“白刃”源头,对它进了一番研究,特写此补释。经查,前文“白刃当指脱了鞘的刀”一观点,立论的确有相当的疏漏。前文认为:“因为没有根据,语言中找不到‘白’在锋利意义上和别…  相似文献   
89.
唐代诗文对于研究7~10世纪越南历史和当时安南地区与中原地区士人之交往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唐诗《赠马植》被越南学者认为系9世纪佚名越南人所作。笔者从诗中用典、意境以及马植卸任安南都护职务的历史背景等分析,推测作者为马植本人,而非越南人。对于该诗意义的解读,笔者也提出一些与越南学者不同的看法。唐代安南地区文化逐渐发展,不少士人善吟诗作赋,但流传至今的并不多见。廖有方《题旅榇》即是其中一首。  相似文献   
90.
心声曜千秋     
赵丽宏 《民主》2013,(7):62-64
草堂生活的安宁,为杜甫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难得的良好环境。杜甫是一个永不满足的诗人,他总是在寻思着如何让自己的诗歌有新的突破。在草堂,他每天都在为自己的新作精心构思,咬文嚼字。一天,杜甫走出草堂,看到门前的浣花溪春潮涌动,水面虽不阔大,水势却汹涌激荡,这使他联想起写诗之道,遂作七律《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