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胡宏是『超善恶论』者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新 《湖湘论坛》2001,14(1):87-89
学界一向以胡宏为性无所谓善恶论者,认为在胡宏那里,“性”是一个不包含善恶意味的中性词。如说他“既不同意性善论,又不同意性恶论”①,或说他“公然宣称:性善论和性恶论都是错误的,善恶都是后天形成的。”②还有说他“在人性上,既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又不赞成荀子的性恶说和扬雄的性善恶混说,而是赞同和肯定其父胡安国的性超善恶论”。③这是自侯外庐《宋明理学史》问世以来学者的共识。其实这是一个历史的误会。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误会,其根本原因,乃在于沿袭了朱熹对胡宏的性论的误解。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首先来考察…  相似文献   
62.
监狱行刑善恶或道德行为选择,是监狱行刑者在一定的善恶观念支配下,在监狱行刑活动中对涉及服刑罪犯执行刑罚或相关利益的行为的自觉自愿抉择,其选择需要具备外在的可能性、内在的可能性以及行为选择能力的必备条件。当下我国监狱行刑善恶选择的现状积极变化和消极变化都很突出,究其原因,既有来自宏观的社会原因,又有出自监狱干警的职业特点和干警自身的因素,目前的状况,使得监狱干警进行善恶或道德选择处于一种两难状态,即陷入了道德困境,如何走出困境?从根本上说,走出困境必须依靠人们包括监狱干警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和道德境界及选择能力的提高。在监狱行刑活动实践中,要正确进行善恶选择,监狱干警职业道德建设要把提升干警善恶选择水平作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63.
蒙培元 《新视野》2007,(4):54-57
良知是建立在内在道德情感之上,每个人先天具有的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但不虑而知,不学而能,先天禀受的良知,却要靠后天的修养和实践才能实现,因此,良知随同社会的道德进步,不断生成完善。作为有情感价值基础的是非善恶、行为规范的判断标准,良知具有善遍性,共同性。学术与良知的重要表现就是在修身自律的基础上,鉴别知识分子的使命,努力推进社会的道义与仁爱。作为有良知的学者,虽不应惟利是图,惟名是举,但却要兼顾义利,安己富国。  相似文献   
64.
刘志刚 《现代法学》2006,28(3):3-10
作为一种人文制度,立宪主义背后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对立宪主义语境下的人性,可以沿着三方面的理路进行。其一,就人性的本质而言,立宪主义更倾向于持悲观的态度,即“人性本恶”;其二,就人性的特性而言,立宪主义更倾向于认为人只具有有限理性;其三就人性分析的方法论而言,立宪主义更倾向于采信个体主义。  相似文献   
65.
大学语文--人性教育的重要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课程在传布传统人文精神的同时,还应加强学生对"善"与"恶"的辨析能力,学会对"理"与"欲"的处理协调,建立起健全美好的人性.  相似文献   
66.
古往今来,道德始终处于一个“一切皆流,万物常新”的辨证运动过程,有其复杂的发展特性。只有以唯物辨证的方法看待道德流变的进程,才有可能从复杂多变的道德现象中揭示其运动的本质规律。文中拟从经济决定律、综合作用律、适者生存律、矛盾运动律、合力影响律和交流创新律等六个方面,对道德流变规律作一宏观探析,以凭借辩证道德之光,促进人们更好地识善辨恶,扬善抑恶。  相似文献   
67.
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内容。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中的特殊意识形态。它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行为。从宏观社会范围来看,道德表现为一定社会对社会成员的客观要求,包括道德关系、道德理想、道德标准、道德  相似文献   
68.
教育道德是从伦理学的角度用道德的本质来审视教育活动及其过程。从根本上说,教育共同体是一个伦理实体,教育善恶是教育道德的具体体现,教育是道义的事业、是求真的活动、是公平的“砝码”。教育从善的最终实现,要依靠“教育中人”的德性修养和制度德性来保证。“伦理实体”的论断给教育道德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是关于教育道德的一种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69.
“信息文明”不仅是一种事实存在,而且也是一种价值现象,包含着“应然”的属性和“善恶”的问题,这是因为信息文明不仅是一种“物本”性的文明,更是一种“人本”性的文明,人在建构信息文明时,难免要将自己的价值倾向或价值追求“植入”其中。对信息文明的价值分析,可以从总体性和局部性的侧面展开,还包含有这种价值是前置的还是后置的学术纷争,表明了信息文明作为价值论对象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0.
民主与专制是西方政治思想发展中的一对核心概念.从工具理性角度、环境价值论、神学视野及善恶论等不同视角对专制主义思想进行评析,可以发现专制并非是对民主思想的简单背离,两者相互贯通、共同发展,对专制思想的探讨有助于推动民主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