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道德作为人存在的基本维度和生活方式,是以人的日常生活世界为前提的.生活过程的实质,其实就是使自己活得更幸福.道德与幸福只有实现统一,才能达至最完满的善,其实现需要社会至善,即造就“德”一“得”相通、善恶报应、公正合理的社会.伦理学的使命,应是确立德福一致的道德信念,提供追求社会文明合理性的价值理性和价值力量.  相似文献   
73.
还是先说说亚当斯1770年的那场辩护。 亚当斯曾经荣任美国总统,曾经参与起草美国《独立宣言》,曾将美国政府第一次搬进今天的华盛顿。如此风云人物,在其晚年回顾一生时,  相似文献   
74.
在古罗马高速发展并形成遍布欧亚非版图的时期,青年是社会中最重要的人群,满怀爱国主义的青年英雄辈出,并且参与创造了古罗马文化与法律,成为西方人文主义的源流。但在国家强大时统治阶层日益腐败,享乐主义的盛行,社会风气的退化引发了青年的演变。文明与野蛮共存,绝对的善与绝对的恶彼此对立,古罗马青年见证了古罗马文明与野蛮较量的历史。  相似文献   
75.
正阅读,是学习的基本方式和基本方法。一个学习大国,必然是一个崇尚阅读的国家,必然是一个阅读蔚然成风的国家,必然是一个在家庭中、公园里、地铁上处处可见阅读的国家。为此,我们必须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以此促进全民在阅读中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圣贤由学而成,道德由学而进。英国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优秀的书籍,能够帮助我们豁达心胸、洞晓事理。在当今时  相似文献   
76.
杨曙明 《春秋》2014,(4):52-53
正城隍是城池的守护神,城隍庙自然就是祭祀城隍的庙宇。"城"原指挖土筑成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流的护城壕。明太祖洪武三年,朝廷明令各府、州、县都要供奉城隍神,故而从那以后,在县城及县以上城市,大都设有官方兴建的城隍庙。济南府曾经是山东巡抚衙门、济南知府和历城县衙所在地;所以在老城巴掌大的地方内,曾有过三座不同级别的城隍庙,即督城隍庙、府  相似文献   
77.
<正>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谈论自由和追求自由的时代。自由已经成为人们价值观念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在日常语境中,自由往往和文明、进步、现代等词语一起出现。在人们的观念中,这是个好词,是一个人们乐于提及并且经常提及的话题。时至今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悄然到来,人们忽然发现了一个无比广阔的自由空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论坛等在网络上自由地发声。也正因此,各  相似文献   
78.
林刚 《公民导刊》2004,(1):26-26
司法权作为国家权力的屏障,由公、检、法、司的具体司法活动体现。司法权的运用,形式上是国家司法机关作为执法者与作为守法者的单位和个人之间的权力关系.实质上仍然是作为执法者的个人与作为守法者的个人之间的关系。执法者个人的素质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司法权的性质。法分善恶,不仅是写在纸上的法,更主要的是法的具体运用,因立法者和执法者个人的性情,均可能在一定层次上出现法被恶化的情况。倡导司法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9.
裴传永 《理论学刊》2005,(11):24-26
王弼作为魏晋玄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大胆创新,在诸多方面实现了对先秦两汉人性观的深化和突破。在人性善恶问题上,王弼不赞同孟子的性善论,也不赞同荀子的性恶论,而是对告子的性无善恶论予以批判继承和改造,提出了更为精致和细密的性无善恶而有浓薄的新颖见解。关于人的情感,王弼对何晏圣人无情的观点明确加以反对,提出了人皆有喜怒哀乐之情的学术主张,并认为凡人与圣贤的差异只在是否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在性与情的关系上,王弼提出性为本、情为末,性是体、情是用,认为应该“以性统情、以情从理”。  相似文献   
80.
儒佛两家创立的思想学说 ,都代表了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的优秀文化 ,他们所倡导的人的善性善德 ,可谓是殊途同归 ,是人类文化所共有的最本质的东西。在两种文化交融的背景下 ,儒佛两家所主张的善容成为道德向善的表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曾经成为一种道德信仰 ,并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