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6篇
中国共产党   61篇
中国政治   39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4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刘捷 《法制与社会》2011,(7):256-257,28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以中国的侦查学史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侦查学史的共性与个性进行整合梳理,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国侦查学史形成自己的风格,更好的完善自身学派的建设。  相似文献   
92.
19世纪30-40年代,李浩培在国内外法学名校研习国际私法,后在国内从事国际私法教学研究工作,其早期的论著反映出,一批国际法学人吸收国外国际私法学的新近发展,并结合中国的实践思考中国的国际私法理论问题,中国国际私法学正初步形成。建国后,国际私法学在中国发展基本停滞,李浩培在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国际私法研究,并致力于翻译工作。文革后,李浩培出版一批重要论著,推动了中国国际私法学重建,获得国际学术声誉,同时留下了学术遗憾。  相似文献   
93.
重温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科学和哲学思想史,足以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保卫民主,保卫科学。  相似文献   
94.
张静如与中国的李大钊研究——写在张先生七十华诞之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如先生是中共党史研究大家。在50年代,张先生即出版第一部李大钊研究专著,是中国李大钊研究的开创者。张先生是70年代末恢复李大钊历史地位的首倡者,80年代以来开拓李大钊研究新局面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带动了国内外李大钊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5.
泰罗是古典管理时期的开山鼻祖,其提出的"科学管理原理"在管理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从管理学说和管理学理论的历史演进的角度看,泰罗科学管理思想有三大贡献:一是开创了公共行政学的管理主义研究途径;;是挑战了传统的经验管理范式;三是注重组织管理由工具理性向社会理性的转型.  相似文献   
96.
俄罗斯人为什么翻越乌拉尔山东征西伯利亚 ?斯特罗甘诺夫家族在俄国征服西伯利亚史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19世纪俄国杰出历史学家谢·米·索洛维约夫深入研究了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97.
陈金鹏 《西伯利亚研究》2007,34(3):93-93,95
汉学是海外研究中国学术的总称,它是“吸纳异国文化的智慧之后”,“既有中国文化的因子,又有异质文化思维的一种文化”。汉学一头牵动着本土资源,一头仰赖着国外学术背景,成为比较文化研究热潮中的宠儿。当今国内学术界对欧美、日韩国家的汉学研究如火如荼,但是对中国的最大邻国——俄罗斯的汉学发展情况长期以来乏善可陈,阎国栋教授于2006年岁末推出的这部《俄国汉学史》活时弥补了这一遗憾。  相似文献   
98.
张骏 《学理论》2013,(9):120-122
在阅读《科学革命的结构》原文、科学革命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情况,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为指导而写成本文。首先简单叙述了科学革命理论产生的背景,主要是阐述了科学革命产生前出现的几个科学进步理论,如归纳主义、证伪主义,并引出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然后总结了科学革命理论的核心理念:科学发展模式、范式、不可通约性。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科学革命理论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尤其是指出了科学革命理论的缺陷。最后结合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对以上分析进行验证,其中重点分析了经济学发展史中的凯恩斯革命。  相似文献   
99.
杨光荣  伊鸣 《乡音》2013,(5):38-39
袁复礼(1893~1987),河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委员。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和地质教育学家,首次发现中国早石炭世地层,在国内第一次发现大量爬行动物化石,"仰韶文化"的发掘者。从事地质教学60余  相似文献   
100.
在中国20世纪大学史上,被誉为“清华终身校长”的梅贻琦先生可谓备得“身后荣耀”,一句“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的名言几乎使他与蔡元培先生比肩而立。而实际执掌北京大学20年之久、且在西南联大时期与梅校长共度时艰的蒋梦麟,相形之下就显得逊色。他最终不无尴尬和酸楚地被迫离别北大,乃至脱离教育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