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95篇
中国政治   87篇
政治理论   25篇
综合类   15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官饭的学问     
饭局,在官场上一直为人所重视,吃饭在官场上也历来有学问,重点就在这个"局"而非"饭"上。我们认为,在一年多来高层强力带动下,地方"饭局"的变化非常明显,但中国官场传统的饭局文化,仍需努力才能完全"破局"。  相似文献   
12.
张祚浩 《党课》2012,(3):56-58
如今,职工通过多种媒体所接受的事务和信息,既新鲜又广泛,他们看待问题的思维也越来越敏锐和深刻。假如作为党支部书记的你现在还是开口一个“马克思讲”,闭口一个“列宁教导说”,恐怕职工不说你是个“夫子”也会认为你是一个书呆子,  相似文献   
13.
提到钱钟书,人们都知道他的直率、狂傲,其实他性格中还有很重要的另一面,那就是谦虚、谨慎。钱钟书从不以自己的博学才华而固步自封,他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格,尤其在学问上。他的《谈艺录》《管锥编》《围城》等巨著,可谓尽善尽美了,但他并不满意,并不引以自豪自傲。他说他对《谈艺录》"壮悔滋深",对《围城》"不很满意",对《宋诗选注》"实在很不满意,想付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分寸     
倪匡 《工友》2012,(9):49-49
再熟,也要有分寸。人际关系,十分复杂,其间的学问之深,学上一辈子,也未必学得会十之一二。有云"人情练达即文章",十分有道理,说穿了,也就只是一个原则——遇事多替他人想想,不要只为自己,不为别人。有了这个原则,在人际关系上,也就有三分光了。根据这个原则,对一个很熟的人,不论熟到了什/厶程度,也不能没有分寸。这分寸自然和对完全陌生人或半生半熟的人不同,可是也绝不能没有分寸。这种分寸就是要人明确地知道:两个人之间再亲密,也必然是有距离的,不可以连这一点距离也当做不存在。把“亲密无间”当成了真正的没有距离,在相处完全不讲分寸,唯一的结果就是距离愈来愈远,甚至有可能一下子成为陌路人。  相似文献   
15.
跟老一代纨绔子弟聊聊天,会发现现在的人连当败家子儿的资格都没有。败家也是一门精致的学问。我认识一个满族老大爷,他们家祖传的爱好是养鸟,而且是相当难养的画眉鸟。这种鸟之所以难养,因为它最大的特长是叫,但刚买回来时,却并不会叫;要想让它开口,得每天早上拎着笼子去遛,遛够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16.
好的招聘广告不仅能扩大宣传、吸引众多求职者前来应聘,还可极大地降低招聘成本。否则,就易造成高成本付出,低效益收获。  相似文献   
17.
张明贵 《中国保安》2012,(24):15-16
一个企业的老总是该企业的领军人物、决策者。胆识、胸怀、人格、魅力、睿智、忘我是一名合格的企业老总所应具备或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企业老总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是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探求大学是什么,即把握大学的本质是研究现代大学的逻辑起点,是每一个研究大学的人必须首要回答的基本命题。历史上关于“大学是什么,即大学本质”的命题因循了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理路和社会发展的外在需求。这些命题有的产生于现代大学诞生之始,有的则是随着大学的发展而产生;有的反映了大学的内在属性,有的则是社会需求的外在体现。现代大学的发展既是对传统大学理念的传承,又是不断适应社会外在需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论学问     
读书为学的用途是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识。在娱乐上学问的主要的用处是幽居养静;在装饰上学问的用处是辞令;在长才上学问的用处是对于事务的判断和处理。因为富于经验的人善于实行,也许能够对个别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加以判断;但是最好的有关大体的议论和对事务的计划与布置,乃是从有学问的人来的。  相似文献   
20.
孙洁 《民主与法制》2014,(17):44-45
在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颁奖现场,记者第一次见到肖建国教授。低调而内敛,成熟又稳重,是记者对肖建国教授的第一印象。在当天的获奖发言中,肖建国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他把自己的学术观点讲述得逻辑分明,赢得了满堂喝彩。面对荣誉,肖建国并没有沉浸在无限的喜悦中,他对记者说:“过去的我,为了学术,‘板凳不十白十年冷’;现在的我,打算再坐十年冷板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