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篇
法律   105篇
中国共产党   362篇
中国政治   783篇
政治理论   238篇
综合类   4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水生神话折射出女性与水即生命之源的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奠定了女性与水主阴的共性。在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中,水之千姿百媚与柔情婉约往往与女性的阴柔之美相提并论,反映出中华民族共同的审美理想和趣味,女人如水,以水喻女成为中华民族审美观念的一个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52.
张利群 《桂海论丛》2007,23(2):31-34
和谐社会的审美精神,既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的需要。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文化中积淀着和谐意识与和谐美精神,建构起和谐精神的根基。现代和谐社会在继承发展中,以其现代意识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提高生活的品质,弥合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和矛盾,从而以审美精神建构和谐社会,使和谐社会呈现出审美化、理想化与现实性、功用性结合的特征,体现出和谐社会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3.
李艳  鄂霞 《前沿》2007,(6):209-211
李贺以其笔补造化之功,在唐代诗苑卓尔不群。本文着重从李贺诗歌审美倾向的悲凄性和虚幻性两个方面来展示诗人特异的心理特征、诗作的独特魅力和带给读者的新鲜感受。  相似文献   
54.
盛邦和 《政策》2007,(8):58-59
在当前,树立良好作风,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防止资本对权力的侵蚀,要顶得住金钱、权力、美色等各种诱惑。而要顶住这些诱惑,必须解决  相似文献   
55.
校园舞蹈艺术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舞蹈教育建设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通过对校园舞蹈艺术这种特殊而多彩的表现形式以及其特有的情趣及美感的分析,论述了加强校园舞蹈教育建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本文将“虚静论”的观点引入课堂机制,强调教师在文学教学中必须“再造虚静心境”。通过对虚静的心理内涵的阐释,论证了教师的“心境再造”对营造文学课堂教学中复合性审美氛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7.
春天,阳光明媚,生机盎然,在这令人心旷神怡的季节,细细品味古代文人墨客关于咏春的绝妙诗句,别有一番情趣。唐代诗人杜甫有《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孟浩然有五言绝句《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两首诗均写及春风春雨,意境优雅,画面清晰,令人陶醉,流露出诗人对春的喜悦和珍惜的情感。  相似文献   
58.
根据数学与美的关系 ,阐明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可行性。通过对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的审美结构的分析 ,论述了审美教育的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59.
我们仅从中国的近代文学史直至今天的文学现状看,文雅与通俗的问题一直存在着。清末有位诗人黄遵宪,当过清朝的驻外公使。他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就是“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这个意思很清楚,就是作家诗人要用通俗的语言写自己要说的话,不要被古人那种思想和表现形式牵着走。  相似文献   
60.
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时 ,提及“文势”一词 ,但缺乏严密的论证和总结 ,其主要弊端在于回避作者的主观命意评文势。本文通过对《三国演义》的具体论证 ,认为作者的主观命意决定作品内在结构的具体形态 ,当这一形态与读者审美心理机制之间产生契合 ,文势才得以最终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