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13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篇
法律   105篇
中国共产党   362篇
中国政治   783篇
政治理论   238篇
综合类   4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60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王志 《湖湘论坛》2003,16(1):18-19
法学和美学本属于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学科 :法学研究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规律 ,属于理性研究范畴 :美学研究美的现象及其规律 ,属于感性认知研究范畴。然而如果把法律现象当作审美对象加以分析 ,人们便可以借助法学和美学的结合发掘出某些对法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新视角和新见解。本文拟从法律美的表现、特征和内在机制、价值效应等几个方面对法律之美命题作一点尝试性探讨。  一、法律之美的现象表现如果说对法律现象进行审美评判 ,不难发现理想状态下的法律现象具有下列美的表现 :(一 )法律自身的内在美。这种内在美表…  相似文献   
962.
张慧 《工会论坛》2003,9(5):121-122
人类的物质生产是出于物质功利的目的 ,实现的是现实的物质性的人化自然 ;文艺审美则凭借某种中介符号 ,出于超功利的精神需要 ,通过对客体的想象和幻想 ,建构出一种理想化、象征化的艺术世界 ,以满足人们在可能的理想世界里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一崇高要求。  相似文献   
963.
明中叶以前的小说是以“非奇不传”为其审美理念的,《儒林外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道德的自觉、严肃的反思与批判,从生活出发塑造典型审美途径的开拓,自然深沉、浑然天成的艺术表现,“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审美风格的形成,标志着小说以崇高为核心的“无奇之奇”的审美理念的成熟和古典审美理念的基本终结。  相似文献   
964.
法制文学具有独特的普法作用。其通俗特性、审美特质使众多的读者能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法制教育。法制文学的形象性使法律宣传更加生动 ;而其道德教化作用又使之具有远比法律条文更为宽广的普法意义。  相似文献   
965.
以往对马尔库塞的研究重心一般是放在他的“爱欲解放论”上,甚至有人指责他为西方性自由泛滥的罪魁祸首。笔者认为,马尔库塞所宣扬的不仅是一种反抗现代工业社会压抑人性的爱欲解放思想,而更根本的是将“爱欲解放论”融入他的政治理想与实践当中,成为其审美乌托邦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试从文艺学与人学的角度出发,分析马尔库塞认为艺术之所以具有革命功能的原由:批判的真实性、异在性与超越性、审美形式的自律性,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其审美乌托邦理想的得失。  相似文献   
966.
庄子把乐看作是体悟“道”而产生的审美愉悦。道是无为的,因而,观照道而产生的愉悦(乐)也是无为的。所谓“至乐无乐”,并非说不要快乐,而是说不要世俗的那种片面和狭隘的功利主义快乐。在庄子看来,乐的最重要的特性是它的超功利性;他注重乐和真的关系,强调“悟真而乐”,以求在“安时处顺”或“随变任化”的过程中达到主体(自我)心性的畅达、宁静和圆满,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庄子的“自适其适”,也就是自得其乐,这既是一种审美意识,更是一种人格理想。与儒家那种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安贫乐道的乐观精神不同,庄子乐论表现出对个体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象征着中华民族早熟性格,对中国古代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967.
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要议题是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中央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为新的理论成果,人们对它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深化。本文从美学的角度,从审美的视野对和谐社会有关问题作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968.
孙倩 《前沿》2008,(4):179-180
中国传统山水画论发展到宋代,伴随山水画的成熟而日臻完善,郭熙的《林泉高致》是其中的代表作。郭熙在其中提出较为详尽的审美观点,如:“山形面面看,山形步步移”、“以情现景”的审美观照方式、“审美心胸与创作”、“三远”法等等。充分反映出自五代以来山水画的审美取向和那个时代封建士大夫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969.
“五四”新文学作家普遍追求的“真” ,构成了“五四”新文学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审美特质 ,正是这种特质推动着新的审美形态的形成。首先是现代悲剧的成型 ;其次是审美视野的转换与拓展、艺术表现手段和体式的更新与丰富、艺术个性的多姿多彩 ;最后是文学语言的变化所带来的中国人感知方式、表述方式和思维方式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970.
中国当代公安文学是一个与新中国一起降生的行业分类文学。建国后十七年中,表现出勃发的生机和轰动的效应。当代十七年公安文学创作特征,一是政治机制催生的行业分类文学;二是军队作家担纲的创作队伍;三是反特即公安的题材取向。解析十七年公安文学审美机制:影响十七年公安文学,一是难以进入对人的"内心审视"状态,影响公安文学深入发展;二是缺乏公安文学创作内容与风格的多元探索,使公安文学无法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