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06篇
中国共产党   37篇
中国政治   67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7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主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社会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向前发展的。社会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但同时,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生成和发生作用的。本文阐述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主体性及其相互关系,试着解答历史过程中的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这一任何社会历史观都无可回避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92.
熊志海 《探索》2002,(3):123-126
证据只是证明待证对象的根据,这一载体既有客观的,又有主观的,自身并不必然具有客观性.证据之所以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和证明待证事实,就在于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联系.法律事务中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所有活动,都是研究和确认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的联系是否是客观的、真实的.因此,证据的客观性其实并非证据自身的属性,而只是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客观联系的不可或缺的属性.  相似文献   
293.
姜欣 《前沿》2012,(15):122-125
新闻客观性是新闻学研究中的基础命题.本文从中观和微观层面探讨了公民新闻能否客观与应否客观,认为公民新闻在中观层面可以达到新闻事实的总体的客观,在微观层面则不必拘泥于传统新闻客观性体制的写作与报道手法.本文进而分析了公民新闻客观性所存在的局限主要为媒介的商业化与公民意识与理性的缺失,同时指出了公民新闻对当前我国新闻传播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94.
宋丽萍 《学理论》2011,(32):37-38
主客观的关系是认识论的必备组成部分,二者之间的相互区别、联系、转化决定了认识的主观性同认识的客观性是统一的,是协调发展和同步一致的。主体性的水平及发扬程度越高,反映的主观形式就越完善,理解的自觉性就越强,主体的观念就越能深入到客观对象的内部和各个方面,因而获得的客体信息就越多而且全面,认识主观性实现的程度也就越大。反之,如果主体能力没有发展到使潜在客体变为现实客体,或只在很低的层次上反映客体,那就谈不上什么对客体的深入、全面、本质的认识,也就谈不上认识的客观性。获得的客体信息越多而且全面,认识主观性实现的程度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295.
石奕龙 《思想战线》2001,27(1):135-138
<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婚姻家庭的新变化>一书认为早婚现象严重、晚婚比例低是河南潢川农村男性户主婚龄分布的两大特点,51.3%的男性户主没有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就结婚等.这一结论有些危言耸听.书中用80年代的标准来衡量不同成婚年代的人的情况,且调查问卷设计也有问题.应以成婚年代为纬,结婚年龄为经做成表格,方能准确地获得不同时期婚龄分布的情况,也才能从表格上清晰地看到早婚以及晚婚的情况.  相似文献   
296.
从古希腊古罗马神话看德国法律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启秀 《德国研究》2009,24(2):45-51
德国法律融合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法律渊源:主观意义继承了古希腊法哲学本质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客观意义继承了古罗马成文法的法律效力和合法性。以此为特点构成了德国法律体系的两个方面:以公正性和合理性为研究对象的主观性法律是法哲学的理论研究内容;以法律的合法性、立法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客观性法律构成了实践(实证)法律的研究对象。本文从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中的法律原型、德国法律概念的形成及其内涵、德国《基本法》中的主观法与客观法三个方面对德国法律思想及其法律实践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297.
法律推理的客观性及其实现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西方法理学经历了从法律确定性向法律不确定性的转向,以“唯一正确答案”为核心的法律确定性难以成立。然而,这并不会影响法律确定性所追求的限制权力这一政治目标的实现,恰当阐释的法律客观性观念可以作为法治的基石。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适当的法律推理思维方法、成熟的法律职业共同体三者的共同作用将为法律推理的客观性的实现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98.
本文认为工人阶级实现其历史使命是一个不断随社会实践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与社会主要矛盾不断更替的过程是一致的。邓小平关于当代中国工人阶级使命的论述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正是对这一过程进行科学概括的理论成果。作者对中国工人阶级使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作了深刻的理性剖析,论证了这一过程即工人阶级使命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299.
300.
论物权行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客观地评析了萨维尼的物权行为理论,并提出了修订该理论的看法。文章认为,修订后的物权行为理论的基本内涵为:物权行为是客观存在的,物权行为属于民事行为,它分为有效物权行为(它归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和无效物权行为;在多数情况下,物权行为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无因性,在一些情况下物权行为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有因性,而在某些情况下,物权行为并不具有独立性。修订后的物权行为理论对我国物权法的立法和司法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