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3篇
法律   171篇
中国共产党   47篇
中国政治   82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证明标准的"确实、充分"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这种努力方向值得肯定,但是,具体的表述有待商榷。在刑事诉讼法的条文中不宜使用"排除合理怀疑"这一表述。证明标准的多元化应当在条文中予以体现。死刑案件的定罪标准和普通刑事案件的定罪标准应当适用相同的证明标准。死刑案件涉及立即执行的不利被告的量刑情节应当坚持最高的证明标准"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相似文献   
12.
砀山县人尉兴云,今年56岁,20多年前和妻子袁某结婚成家。有过两个孩子之后,尉兴云开始在外地打工,只在年节时候才回家住几天,夫妻两人的感情一直是不温不火的。几年前,他就听到传言说妻子有外遇,对此他也问过妻子.但妻子一口否定。  相似文献   
13.
良善的公共生活既要得到政治信任的润滑,也需要政治不信任与理性怀疑的促动,这构成了现代社会的政治信任"悖论"。该"悖论"有效展开的关键是理性怀疑的有效实现,体现为怀疑方式的制度化和边界的合理化,并对民众理性怀疑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政治信任"悖论"及其有效展开,对中国政治信任建设的目标定位、策略选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篇题为《在怀疑的时代更需要信仰》的文章中提到:“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证明标准是指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所要达到的程度。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确实、充分"的定罪证明标准作了细化,引入了英美法系国家"排除合理怀疑"的表述,体现出刑事证明标准由客观向主客观相结合的发展动向。中国语境下的"排除合理怀疑"是从主观方面为"证据确实、充分"提供判断依据,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刑事证明标准,应当注意:"排除合理怀疑"不应孤立适用,而是与其他条件紧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严格适用刑事证明标准,不得对案件事实的认定降低要求;坚持疑罪从无原则,摒弃"留有余地"的判决方式,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没有达到证明标准而难以决断的案件,应依法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相似文献   
16.
一、刑事被告人举证责任与控方举证责任的差异尽管在特定情形下,被告人也须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控辩双方承担的举证责任符合举证责任所具有的一般特点,但两者的差别仍相当明显。首先,控方承担举证责任是基于无罪推定原则和控辩平等原则的要求,此种举证责任具有先行性、全局性的特点,即被告人承担举证责任以控方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为前提,控方的举证责任贯穿于诉讼的整个过程;而被告人承担举证责任则基于法律的明文规定,具有条件性、阶段性。  相似文献   
1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09条针对欺诈、胁迫、恶意串通、口头遗嘱、赠与等事实,首次例外地将证明标准从"高度盖然性"提高到"排除合理怀疑",虽出于建立多层次民事证明标准体系、与民事实体法衔接等良好初衷,但实际存在诸多理论和实践困境: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在民事诉讼领域缺乏足够共识,并且可能冲击高度盖然性的一般标准;民刑证明标准的混搭会模糊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界限;与民事实体法规则相协调的证据不充分;美国法和德国法并未提供提高证明标准的比较法论据;提高证明标准显示出对证明标准功能不切实际的期待;以规则提高标准的方式防范操作中的降低标准会引发规则指引的混乱。在高度盖然性的"高"标准确立并严格适用后,未来中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体系的作业应主要指向"降低"而非"提高"。  相似文献   
18.
[基本案情]2012年某日凌晨1时许,犯罪嫌疑人左某驾驶马自达轿车至某市东城街道巴黎王府第宾馆的小巷中,见被害人涂某独自一人行至该处时,犯罪嫌疑人左某对被害人涂某实施言语威胁、殴打等暴力行为,被害人涂某在与犯罪嫌疑人左某拉扯中逃跑后左某拾起疑似手机物品离开。一、本案的相关证据根据案卷,证明左某犯罪的主要证据有:(1)犯罪  相似文献   
19.
佚名 《理论导报》2014,(4):11-12
正今天的中国互联网上有太多拐弯抹角或阴阳怪气地丑化和矮化中国人的段子在日夜不停地流传,似乎"中国人有劣根性""中国很差劲"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民的普遍共识,这时常让我想起当年纳粹大搞丑化犹太人宣传时的情景。然而更讽刺的是,当年那些宣扬犹太人没有信仰、没有素质、没有道德、没有文化的段子印刷品,有很多就是从犹太人开设的印厂里被制作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孙国 《党政论坛》2011,(18):10-11
随着世界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1961年和1964年,坦桑尼亚与赞比亚两个国家相继独立,坦、赞两国领导人决定建设一条连接两国的铁路。但是两个国家均经济不发达,这样大的工程,单靠其自身的国力显然无法完成。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尼雷尔总统最后决定向世界银行求助。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世界银行在经过一番研讨之后,对两国是否有能力建成这条铁路持怀疑态度,拒绝了他们的请求。世界银行贷款这条路堵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