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3篇
法律   173篇
中国共产党   47篇
中国政治   82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权利监督 ,它通过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进行监督。由于法律对于舆论监督权利的保护有限 ,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容易受到侵害 ,影响其监督作用的发挥。本文针对舆论监督权利行使过程中存在的侵害采访权 ,新闻侵权以及新闻报道的合理怀疑权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认为强化舆论监督应从其权利监督权力的本质特性出发 ,积极配合、保障其权利的实现 ,从而达到纠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3.
对是否能够运用证据证明事实的回答不同,将英美证据法学划分为两大基本派别:理性主义与怀疑主义。理性主义认为,可以而且应当运用证据证明事实,这是人类理性的直接表现。而怀疑主义认为,不可能或很难运用证据证明事实。由此,积极建设性的理性主义与消极解构性的怀疑主义萦绕纠缠,形成了证据法学发展的世纪争论,这些争论使证据法学领域不再中心化、霸权化,而是走向多元。  相似文献   
94.
郑州行政复议有新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开能最大限度地消除老百姓的合理怀疑。”河南省郑州市政府法制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郑州市集中受理审理行政复议案件暂行规定》首次提到,“民告官”的行政复议决定,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外,全部往网上公开,接受老百姓对“官”和“裁判”的评判。  相似文献   
95.
新刑事诉讼法增设了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该程序较好地回应了社会打击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重大犯罪的现实需要,但在证明标准等方面的缺失可能会导致该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的混乱.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在性质上应属于民事诉讼程序,主要法治国家的立法或相关国际公约也称之为“民事没收”.制度的生命在于实施,为摆脱“程序失灵”的命运,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应适用优势证据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96.
当前对侦查终结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并非只能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撤销案件同样应当成为侦查终结的可能处理结果之一。2012年《刑事诉讼法》吸收了早前司法解释对证明标准引入主观性的做法,将"排除合理怀疑"正式规定为判断"证据确实、充分"的法定条件之一,这对公安机关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侦查终结证明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这一证明标准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不论是认知差异的客观存在,还是证据发现的走向纵深,都不应当成为否定其作为侦查终结证明标准的正当理由。  相似文献   
97.
法条竞合的研究主要是探寻与想象竞合如何区分,这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课题。遗憾的是,各种学说的混乱,法条竞合适用已然"伤痕累累"。试图建立起法条竞合的城堡,一劳永逸的阻挡想象竞合的侵犯并不可行。归本溯源,法条竞合存在的价值在于维护罪刑法定,要求司法最大程度的尊重立法,限制想象竞合的滥用。因此,不能再拘泥于法条竞合内涵的完善与统一,应当转变视角,追求一种共识即新的路径:基于罪刑法定,构成要件符合的常识性判断是司法的基础,合理怀疑排斥想象竞合的适用。  相似文献   
98.
关于完善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体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明标准的规定仍欠完善 ,传统的证明标准理论也存在诸多不足。论文从诉讼规律出发 ,结合各国相关的法律规定 ,探讨了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体系的完善问题。作者否定了“客观真实”说 ,对“诉讼真实”、“法律真实”说进行了论证。对有罪判决的证明标准 ,作者提出了两条思路 ,一是沿袭“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既有表述 ,二是改采“排除合理怀疑”的全新表述。论文还对其他刑事证明标准的再造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99.
证明标准是证据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在打击刑事犯罪过程中,公检法三家常常会出现一些意见分歧及相互扯皮现象,根源就在于在证据证明标准上认识及把握的不同,如果在证据证明标准问题上能够统一认识,对于更有效地打击刑事犯罪活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论证刑事犯罪诉讼证据的概念和本质入手,对刑事诉讼证据的证明标准及其运用作一探讨,以期有益于建立更加科学、更加实用的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00.
醉酒型强奸案件多发于熟人之间,在行为人不认罪的情况下,仅依靠直接证据往往难以定罪,需要围绕行为人与被害人的关系、事前、事中及事后的状态等间接证据综合分析。其中,行为人和被害人的表情、动作等细微情态,具有重要的辅助证明作用。案件审查过程中应注重对情态证据的全面分析,在保证证据合法性的前提下,审慎、客观、结合生活常情常理对情态进行评价,同时应综合多种情态进行整体分析,避免对单一情态的单一解读,以最终形成强奸案件的完整证据链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