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7篇
世界政治   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108篇
中国共产党   401篇
中国政治   1757篇
政治理论   80篇
综合类   4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330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516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汪洋 《新重庆》2006,(8):4-6
今天再次召开全市抗旱救灾工作会议.主要是想再听听各相关部门的意见.对全市抗旱救灾形势和工作进行再分析、再动员、再部署。刚才,鸿举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抗旱救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既从宏观上部署了抗旱救灾工作.又从微观上提出了许多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具体措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我完全赞成。这里,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相似文献   
32.
高勇 《中国减灾》2004,(10):36-37
随着凉山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气候变化异常,生态环境脆弱,加之地理条件复杂,气候垂直差异大。全州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发生,多种自然灾害常常交替发生,灾害间隔逐步缩短,成灾强度增大。2003年普格县五道箐乡“6.19”泥石流灾害死亡10人,冕宁县“7.19”洪涝、泥石流灾害造成城厢镇、复兴镇、惠安乡直接经济损失4700万元,2004年德昌县“8.24”泥石流灾造成茨达乡、宽裕乡17人死亡。这些较大灾害的发生给我们又一次敲响了警钟,抗灾救灾,未雨绸缪。长期以来,凉山州紧急救援灾情以洪涝、山地灾害为重,频繁发生的自然灾…  相似文献   
33.
难忘——唐山地震中的次生灾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平 《中国减灾》2003,(2):32-32
1976年的唐山地震,有如100枚原子弹的爆炸威力,使这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变成一片废墟。紧接着水库大坝即将崩塌,氯气开始泄漏、油罐破裂、几十万具尸体、腐烂的牲畜、鸡鸭散发着冲天的恶臭,活下来的人再次面临着一场新的灾害……  相似文献   
34.
平原湖区也须重视防旱——以鄱阳湖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骞 《中国减灾》2003,(3):39-41
鄱阳湖区位于长江南岸,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市的进贤县、南昌县、新建县;上饶市的波阳县、余干县;九江市的都昌县、湖口县、星子县、德安县、永修县和庐山区共11个县、区,面积19800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总面积的12%。湖区共有人口715万,农田1010万亩,是江西省乃至中国重要的粮棉油鱼产区。鄱阳湖区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域内,降水的年际差异和季节变化均很大,不仅频繁出现洪涝灾害,旱灾也较严重。湖区盛传“小旱年年有,大旱隔三、五”的农谚,表明鄱阳湖区干旱的出现频率也很高,对湖区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干旱频率高鄱阳湖区多年平均…  相似文献   
35.
孙林 《中国减灾》2004,(4):42-44
救灾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与网络建设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救灾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十分迫切和重要。针对日益增加的灾害种类和不断趋于严重的灾害损失,加快救灾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和开发,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36.
2003年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执政的第一个年头,新一届政府领导人情系百姓,亲民、务实、自信的形象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赞扬。 3月18日,中国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胡锦涛为国家主席、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中国新一届政府领导集体在人大代表们的掌声中  相似文献   
37.
2004年,我国虽然没有发生流域性的大范围洪涝灾害,但局部洪涝、台风、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发生频繁,灾害点多面广,局部地区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各地民政救灾部门群策群力,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生活,救灾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展望2005年,各地民政救灾部门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他们准备好了吗?近日,本刊编辑部特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救灾(救济)处处长,对2005年的救灾工作进行了全面展望。处长们按照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和当地民政厅的安排,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灾害救助、灾害信息管理、备灾、减灾、社会捐助等方面描绘了2005年的工作蓝图。听,救灾处长们的心声;看,2005年谁领风骚!  相似文献   
38.
李明锦 《中国减灾》2005,(11):44-45
就在举世震惊于“卡特里娜”飓风、南亚地震浩劫的同时,两场重大国际救灾行动在两个大陆迅速展开。这两场救灾行动不仅成为美国、巴基斯坦等国当时的举国要务,而且牵动了全世界人们的心,同时也全方位展现了当今国际重大突发灾害救助的全新特点。  相似文献   
39.
2005年6月25日,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遭受龙卷风灾害袭击,造成重大损失.严峻的灾情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蒋大国、省民政厅副厅长谢继伦、市委书记袁良宽、市长刘力等领导亲临灾区慰问灾民、察看灾情,指导救灾.蒋副省长在察看灾情后,当即决定拨付荆门市东宝区救灾应急资金100万元,市、区两级政府先期投入应急资金80万元,并随即启动了应急救灾预案.经过半个月的艰苦努力,因灾受伤的群众全部康复,灾区的电力、交通、通讯等设施全部修复,灾民住房基本恢复,灾民生活得到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0.
齐瑜 《中国减灾》2005,(8):52-52
建立灾民受损专家评估机制是救灾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多年来,北京市灾害救济工作围绕建立“三制(灾情信息管理制度、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制度、灾民救助卡管理制度)、一案(灾民救助工作预案)、一评估(灾民受损专家评估)”机制不断创新完善,全市积极推动救灾工作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为了提高灾情核实、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北京市民政局借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