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378篇
中国共产党   222篇
中国政治   593篇
政治理论   171篇
综合类   34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靳桂玲 《青年论坛》2006,(1):135-138
对新时期的文学及各流派的代表作品,从分割式的个案研究可以发现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贯穿始终的美学倾向———世俗化的审美追求:对金钱、物质的崇高叙述;对婚姻关系的质疑;对人性直接进行游戏和调侃等。这是中国传统精神中的另一脉———热爱世俗传统续接与浮凸,世俗化在新时期文学中凸现是对审美文化的纠偏及流露出一种美学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13.
洛夫 《唯实》2003,(4):88-91
“五四”运动以来 ,许多新文学的作家、评论家、诗人都在不断地探讨一个问题 ,如何把中国的现代文化传统和古典的诗歌 ,与西方现代主义的美学有机地融合起来。我在台湾几十年来也一直探讨这个问题 ,而且做了一些实验。我觉得 ,一个民族的文学不能老是守旧 ,抱着传统不放 ,必须要有所创新 ,但是 ,创新还要有传统作为固有根基 ,作为营养的土壤。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 ,传承和创新不是二元对立 ,而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传承 ,创新就会因为缺乏一种强大、有力而深厚的文化背景而显得疲软 ,而且还会在孤独的创作过程中找不到自己的方位而迷失。对于…  相似文献   
14.
庞跃辉 《探索》2005,2(3):88-91
邓小平美学思想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其精髓主要体现为:继承和学习人类文明成果,鉴别和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是正确处理审美共性与审美差异的关系,建立正确审美标准的重要前提;大力建设“两个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培养“四有”新人,是积极开展审美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必须将文艺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把握文艺独特的创作规律和表现形式,才能积极发挥文艺的审美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苏家 《小康》2005,(7):78-78
翻阅香港著名画家周天黎的画集,就如在读屈原的《离骚》,杜甫的诗歌,倪云林、八大山人的画作。其逸笔奇画,一腔正气、悲天悯人的激越情怀;其功力之深厚、艺术之凝练,实在令人惊奇、感慨。身处万丈红尘,面对社会风气一天天变得奢侈浮华的现实生活,很少有人像她那样对绘画怀着如此绝对的情感、如此纯粹的艺术态度、如此强烈地表达着对人类价值的终极关怀。她不是以娴熟的笔墨游戏人间,她的作品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真诚的灵魂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有时甚至在轻中蕴含着重,以饱蘸浓墨的冷艳之笔,解构历史的血腥与疯狂和求索生与死之间的深邃玄缘。她…  相似文献   
16.
孙湘明 《湖湘论坛》2002,15(3):49-50
我们的前人用自己的观物方式、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实践着绘画上的散点透视、意念性色彩、抽象性线条,以及俯观仰察的超时空组合。他们在审美理解上崇尚“意足不求颜色似”或“意到笔不到”的观念。中国古代美学很少从美的本质进行讨论,认为任何语言或文学符号都不会与事物完全对应,要真实理解事物,只能靠领悟的最高境界。因此讲究“神会”、“意趣”、“传神”、“气韵”等。由于主要从心理方面进行阐述,所以便引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的对客观事物美的解释。正因如此,导致我国古代绘画追求的目的在于“象外之意”的绘画造型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试析生命美学的人学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学的发展历史呈现出人学的维度,生命美学立足于审美是人的生存方式这一命题,肯定了现实的生命存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点,美在于超越中实现人的精神自由,是在人性的完善与提升中实现向人的生成,只有生活在审美境界里人才真正成为人,即人全面地占有自我的本质。生命美学具有人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曹参 《检察风云》2007,(23):76-77
这是一个城市大玩具.   电子艺术,作为一种全新、独立的美学思想和创新传播手段,是当今世界文化创意领域"核心竞争"之要素,与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提升现代城市竞争力有着密切而深刻的内在关联,已成为全球化进程发展中一种不可小觑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9.
段春娟 《理论学刊》2006,(8):115-117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美学范畴,散见于我国古人的言论中,在内涵上具有情景有机统一的本质规定。至近代,王国维对意境范畴作了不同的阐发和充实。王国维的学术生涯涉及哲学、美学、文学、史学等领域,这种广泛的涉猎与他对人生诸问题的孜孜探求密切相关。作为在美学领域的探究成果,境界说实则是理想人生境界与高远艺术境界的叠合,深深打上了王国维人本追思的烙印,体现出近代中国东西方文化交流融会的最初征象。  相似文献   
20.
<正> 一、行政法与人权 1、行政法的精髓在于管理行政而不是行政管理。它通过监控行政权,保障公民宪法上和法律上规定的种种权利自由不受非法行政侵害。行政法关注的问题主要是:(1) 行政权的大小;(2) 行政权的运行准则和程序;(3) 行政权侵犯个人、组织的权利时,所给予的纠正和补救。其中,司法审查制度是行政法的核心。 2、国内学界在人权的范围上,尚无可以普遍接受的比较明确的界说。笔者倾向于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