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33篇
中国共产党   612篇
中国政治   666篇
政治理论   108篇
综合类   1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纪玉山  纪明 《新长征》2010,(6):13-16
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是我国立足当前、渡过难关、着眼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它的发展既要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更要引领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19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一个现代化的企业,要提高自己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也需要和谐的企业文化作为精神支撑。一个企业仅靠业绩来凝聚职工是不够的,业绩是波动的,而且只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有和谐的企业文化来作为推动企业稳步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93.
《科技与法律》2009,(3):I0002-I0002
国务院部署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工作 5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工作。会议指出.发挥科学技术在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财政预算今年安排328亿元,2010年安排300亿元左右,同时带动企业投资,  相似文献   
194.
我们国家从贫穷落后迅速走向富裕先进,和平崛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现阶段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也是近代无数仁人志士强国富民之梦的延伸。同时,改革和国家高速发展给个人提供了广阔的机会,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能够拥有自己的一份梦想,包括在教育程度、职业选择、工作目标、生活标准、家庭建设、财产积累等方面的自我设计和愿望,  相似文献   
19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国是举世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史源远流长。中华文明之所以根深蒂固,历久而弥新,是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返躬自省、不懈追求的理性精神中华民族在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不断比较选择的现实生活实践中,铸造了具有自己鲜明特征的价值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96.
诚信问题至今仍困扰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社会必须重视并从多方面进行治理和解决.失信原因说千道万,最根本的还在于整个社会制度性环境不良、诚信作用机制和支撑保障条件缺失.制度安排是诚信的基础,应当在产权制度、法律信用制度、政府诚信制度等方面进行建设,才能有效遏止失信的蔓延.  相似文献   
197.
李开寿 《政策》2008,(5):43-44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魅力和根基。当今,文化已愈来愈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发挥着根本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8.
信息频道     
省委组织部:青海省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启动。2009年12月8日.省人才办在西宁召开青海省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安排部署会议.青海省2009年度人才“小高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此项目旨在充分发挥我省支柱产业、特色经济、新兴领域的有利条件和比较优势,培养、吸引和聚集一批高层次人才.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全省各有关单位推荐上报了84家单位申报人才“小高地”,经省人才办初选和专家组评审.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最终审定.  相似文献   
199.
彭其 《新东方》2010,(4):67-7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当代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培育何种民族精神才能促进中华民族的理性和健康发展,既有“拿来主义”的主张,也有立足于本土的考量。但是民族精神的产生并不是无根的浮萍,  相似文献   
200.
一、促进观念转变。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更新发展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在发展思路上要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