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9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9篇
各国政治   85篇
工人农民   80篇
世界政治   3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6篇
法律   1237篇
中国共产党   4503篇
中国政治   6285篇
政治理论   1201篇
综合类   160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272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339篇
  2020年   319篇
  2019年   156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487篇
  2014年   1669篇
  2013年   1850篇
  2012年   1356篇
  2011年   1176篇
  2010年   1264篇
  2009年   1174篇
  2008年   1396篇
  2007年   863篇
  2006年   741篇
  2005年   446篇
  2004年   262篇
  2003年   304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精神文明导刊》2005,(11):F0002-F0002
为响应北京市委,市政府“人文奥运,礼仪北京”的号召.近日,海淀区在区文化馆小剧场举办了职业礼仪风采展示决赛。目的在于学习宣传职业礼仪知识,树立良好的海淀文明形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本次大赛是海淀区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括动的一次成果展示。  相似文献   
162.
乡风文明意味着乡土、乡人、乡风三者一体化建设,它不是外在体制简单运行的必然结果,而是人的精神需求深层次推进的过程,需要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通过乡人从而能够在乡土落地生根。因此,乡风文明建设需要找到新时代村民的主体内化路径,努力提升乡村建设主体的精神境界、人文素养,着重引导新时代村民处理好相信自己、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之间的关系。新时代村民主体无论在理论逻辑上还是在实践逻辑上都需要遵循乡土文化机制创新,既要在科学把握文化与文明的彼此贯通关系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乡风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大力维护乡土文化的本色、尊重乡土人文的底色、传承乡土习俗的特色、坚守乡土主题的红色、建构乡土空间的绿色,又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以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63.
胡新良 《湖湘论坛》2008,21(6):83-85
社会主义乡风文明建设活动十分需要一套指标体系来监测、评估和指导。为此,我们根据理论与实践发展要求,按照以人为本、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导向性原则,建立了一套六大类36个具体指标的考评体系,并确定了各项指标的考评标准和分值,以使其在实践运用中具有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4.
生态农业是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金 《湖湘论坛》2008,21(6):81-82
发展生态农业,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规律,它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因此,解决生态农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是促进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5.
陈小红 《求索》2006,(7):149-151
本文从工业文明的解构和生态文明的建构两方面来研究深层生态学桂冠诗人加里·斯奈德的生态文明思想。工业文明的解构是指对工业文明的批判,目前人类文明(工业文明)所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远离地球和过度开采这两方面。生态文明的建构是指斯奈德为工业文明所面临的问题寻找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6.
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相互间因历史和现实的情感体验,极易导致认知偏差的发生.而两者间不客观不全面地认知,夸大了两种文明的差异,而这种被夸大的差异转而再次影响双方对对方的认知与评价,如此周而复始,严重伤害了双方的民族和宗教文化感情,进而加深双方的裂痕,导致更为剧烈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7.
文明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公共文明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深刻理解首都实施公共文明工程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全面分析其优势与不足,准确把握其目标指向,积极探索其实现路径,是北京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实现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是对传统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根本性超越,这种"超越性"主要体现在:与西方传统工业文明发展道路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生态文明作为衡量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彰显了该道路的创造性和人民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对传统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根本性超越,是对人民未来利益发展的根本维护,是人类实现真正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9.
要将生态美德与生态之善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的内生动力,需要我们在伦理和实践中把握几重维度。生态伦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维度,坚持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动力维度,而实现永续发展则是建成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它们既是建设人类生态文明的伦理基础,更是确保人类社会得以连绵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0.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工业文明反思的必然结果,它所蕴含的人文价值,不仅为人类的自我认识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思想,而且所彰显的科学人文方法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