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66篇
工人农民   207篇
世界政治   14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6篇
法律   389篇
中国共产党   1632篇
中国政治   2279篇
政治理论   679篇
综合类   86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373篇
  2013年   351篇
  2012年   435篇
  2011年   462篇
  2010年   491篇
  2009年   501篇
  2008年   530篇
  2007年   422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建设新农村,关键的关键。是大力引导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全力促进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转移,农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让更多的公共资源配置到农村中来。  相似文献   
52.
城市化把城市近郊农村数以万计的农民从耕地上排斥出来。缺少文化,没有专业技能是绝大多数农业剩余劳动者的基本现状,在农村劳动力市场中,他们处于求职的弱势地位。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政府牵头、政策扶持,各大型企业和社会各界资助,建立一所“农民技能培训学校”免费为“下岗”农民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科学技能素质,使他们早日走上新的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53.
傅淑丽 《创造》2004,(1):14-16
云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无论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还是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路子,落脚点都应该在"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上,没有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任何好的政策、措施、方法、都不会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既定目标也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54.
经营城市中公共产品性质及供给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景云祥 《前沿》2003,(2):23-26
城市的兴起和演进促成了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在城市的聚集 ,为了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经营城市的思想应运而生了。经营城市的关键是要做好公共产品的供给。当代 ,人们对公共产品性质认识发生了根本变化 ,人们打破了公共产品供给只能由政府提供的观念 ,引入民间力量于公共产品供给中 ,使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带来了城市管理方式的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55.
实现预算的“公共“目标,需要有“公众“参与预算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温岭部门预算民主恳谈是一种新的政策工具和载体,所彰显的价值和功能在于创新了公共财政的供给方式,改善了地方公共决策模式,优化了公共资源的配置,开启了地方公共资源配置中公众话语权机制的介入路径,实现了公共政策范式由“行政预算“到“公共预算“的转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6.
效率、公平、稳定是政府资源配置主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当前城乡二元的公共品供给体制是政府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和公平的体现,这一体制的产生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和深刻的现实原因。通过农村税费改革,结束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的错位,将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主体转归政府,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品供给体制,是政府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相似文献   
57.
在日益增多的经济社会发展“两难”问题中怎样使用“平衡术”?怎样管住该管的、放开不该管的?这是当前宏观经济调控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经济中最大的“两难”是平衡房地产调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既要有效遏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又要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58.
现在在国外的劳动力市场中,中国劳工已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个国家中的中国劳工的生存环境很不相同.在意大利,中国劳工不仅对意大利主流社会毫无概念,而且对由华人建立的普拉托的主流华人社会也不熟悉,然而他们却只能依靠这一陌生而又"熟悉"的华人社会进行个人发展.  相似文献   
59.
屈孝初 《湖湘论坛》2010,23(1):110-112
农业现代化和城市进程的不断推进,促使我国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并开始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但与此同时,新农村社会建设、支农惠农政策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又促使相当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返乡。本文分五个阶段追溯了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历史,并从金融风暴"后遗症"及信息获取不对称、城市推力与家庭拉力、农村劳动力自身因素、产业阶梯转移与政府政策倾斜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返乡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0.
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的统计公报,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4%,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为63.9%,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57%。该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农民之所以收入水平低及其增长缓慢,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农村人口结构不能随着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