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60篇
中国政治   3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新闻事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课题,报纸的生存、发展困难重重,加上融文本、图片、音频、视频为一体,具有  相似文献   
62.
受众是新闻工作的源泉,是新闻事业生存的需要。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了解受众的需要和兴趣,注重其心理需求,表达其好恶,以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63.
传统观点总认为新闻事业诞生于1450年或17世纪初。实际上,1450年至今的500余年间以19世纪30年代为界,为前新闻事业的时期,此后为新闻事业时期,民主化嵑褪谐【檬窃杏挛攀乱档牧礁龌咎跫  相似文献   
64.
新闻工作要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艳琦 《新长征》2008,(2):49-5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闻宣传工作要进一步落实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新闻工作承担着党和政府喉舌的重要作用,是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反映社情民意、弘扬社会新风和正义的重要手段,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和实践“三贴近”原则,是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新闻事业的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65.
秦邦宪(即博古)是党的著名领导人之一,也是党的新闻事业的卓越奠基人.他创办<解放日报>并改进新华通讯社,使党的新闻事业在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和解放区呈现出蓬勃的生机.我1938年到延安,1942年进入解放日报社,在秦邦宪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了四年,直到1946年他不幸遇难.这四年,我受到的教益是终生的.在我的印象中,秦邦宪对党无限忠诚,工作刻苦勤奋,勇于承担责任,生活中平易近人、和蔼可亲.62年后的今天,回想他一生的坎坷和他所表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我心中仍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66.
鲁炜 《求是》2012,(7):34-36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每个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立身之本、从业之基、成长之魂,是指导新闻工作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当前,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实践,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丰富了  相似文献   
67.
《中共党史研究》2012,(9):127-128
中共三次新闻改革与传媒公共性的变迁许鑫中共新闻事业史上的三次新闻改革,既是新闻观念和新闻业务的改革,也是传媒体制、属性和功能的调整,深刻地影响着传媒公共性的发挥。在新闻改革前,中共报刊以政治属性为主,兼具一定的公共性。在1942年延安整风期间开展的第一次新闻改革确立了党报的党性、组织性、群众性和战斗性,使中共报刊向强化  相似文献   
68.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事业的历史上,堪称新闻改革的有了次,除厂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新闻改革,另外两次就是1942年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和1956年《人民日报》改版。其中,1956年《人民日报》的改版有其特殊的缘由,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9.
《党课》2011,(17):8-8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坚持党的新闻事业性质宗旨、履行新闻工作责任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三贴近”要求、增强新闻宣传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综合素养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70.
周灿 《创造》2011,(5):88-89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给新闻事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新的课题。新闻摄影在网络条件下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发展的空间更为广阔,发展态势令人欣喜,但作为专业摄影记者也面临着新的情况和新形势,如何应对这些情况,成为新时代给摄影记者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