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30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赵鉴军 《前沿》2011,(14):177-180
晚清时先后到达古巴的华工达12万之多,但在19世纪末活下来的仅4万余。他们在古巴过着悲苦的生活。1879年,中国派驻古巴领事抵达哈瓦那。中国领事对海外华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古巴华人的境况得到改善。本文试图对中国驻古巴领事所采取的改善华人境遇的措施进行阐述,从而对比华人在此前后境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22.
黄薇 《政府法制》2012,(27):34-36
翻开美国知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集,会发现一篇“很中国”的作品:《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全篇由一个天真老实的华工艾颂喜的四封家书组成,串联起一个“美周梦”幻灭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3.
刘绍周出生于 1 892年 ,后改名刘泽荣 ,广东高要县人。5岁时随父去俄国 ,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在俄国读书。1 91 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从事华工工作。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到俄国谋生的华工有近 6万名 ,到十月革命前 ,在沙俄的华工已有 30万人。他们遭到沙皇统治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些华工自发地组织起来 ,成立了许多个旅俄华人团体 ,分布于彼得格勒、莫斯科、叶卡捷琳堡、哈尔科夫 ,彼尔姆等地。 1 91 7年 4月 1日 ,刘绍周等人在彼得格勒成立了中华旅俄联合会。成立大会通过有关章程 ,并选出 1 5名干事 ,由刘绍周(泽荣 )任会…  相似文献   
24.
刘敏 《八桂侨刊》2010,(1):16-21
虽然从明朝就推行"海禁",但仍禁而不绝,因其数量极少,统治者对此也疏于查验。大规模的华工出洋始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为自己打开了劳动力供应的大门,在沿海通商口岸肆意掠卖华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帝国主义的逼迫下,清政府只得签订条约,以约法的形式正式将外国人在华招工出洋合法化,华工出洋的程序得以进一步完善。本文拟从清政府对华工出洋所持的态度及所实施的政策出发,对各个历史阶段的华工出洋的程序逐一描述,从而厘清华工出洋从无序逐渐走向合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5.
一战华工对五四运动重要作用鲜为人知.五四爆发直接原因即战胜国交涉失败,中国作为战胜国的主要依据就是14万多青年华工赴欧洲参战的特殊贡献.五四前夕青年华工的各种爱国举动和捐款行动,表现出高涨的爱国觉悟和热情.青年华工对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直接施加压力,迫使其不敢在和约上签字,成为五四运动重大胜利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重要标志即工人阶级第一次独立登上政治舞台,一战华工成为首推力量.五四流行口号"劳工神圣"就源于中国精英知识分子对一战华工的积极看法,使青年先驱者认识到工农民众的伟大力量,进而开辟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新路.  相似文献   
26.
许俊 《党史纵横》2007,(1):50-53
他从华工领袖到中共特科主力;他历尽艰险,传送情报,确保红军突围长征;他联名写信上书中央直言反对“毛、江”联姻;他于十年浩劫中,父子同遭磨难——在白区隐蔽战线的斗争中,我们党内有许多优秀同志长期隐蔽在城市里,或潜入敌人心脏从事情报工作。他们常常更名换姓,不断改变身份  相似文献   
27.
金晶 《八桂侨刊》2006,(4):7-41
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期间,积极参与中美华工交涉。面对美国的排华事件,他多次上奏清政府、致电总理衙门和驻美公使要求保护在美华人。中美商订的关于清政府自禁华工赴美问题的新约基本成形后,他力陈条约的弊端,劝请清政府拒绝批准。随后,美国单方面订立了严重危害华人利益的新法令,张之洞又多方筹谋,试图挽救危机。张之洞主张通过外交等合法途径解决美国华工问题,尽管难有成效,但其维护华侨利益的主观愿望是应该予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28.
马一 《德国研究》2015,(2):125-139
德属西萨摩亚与中国相距遥远,彼此交际本不殷繁,殖民当局因发展种植园经济的需要,相继招雇数批华工。旅萨华工备受雇主、工头的欺凌虐待,不断乞求清政府设置领事给予保护。晚清中国与德国有关德属西萨摩亚的设领交涉成为20世纪初中德一个重大的外交争端,交涉过程与招工、保工章程、合同的修订相交织。起初,清政府鉴于西萨地狭事简,并不愿在此增设领事,后因虐工丑闻日甚一日,攸关国体民命,遂积极展开设领交涉。西萨设领最终尘埃落定,但限于自身国势,旅萨华工的境遇未见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29.
2006年6月16日,人头税缴纳者83岁的马林笑容怀里抱着"最后一根钉"的盒子,同另外8位人头税缴纳者及后裔,登上了前往多伦多的列车,与那里的华工及其后人会合  相似文献   
30.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俄国远东地区华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皇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领土100多万平方公里,还不包括大面积海疆.为了巩固、开发这一地区,在劳动力奇缺情况下,沙俄不得不招募数十万华人.这件事情在中国人口迁移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