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宝玉 《求索》2008,(6):57-59
易经》阴阳和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宗旨在于阐释宇宙阴阳刚柔动静的变化,《易经》阴阳学说及整个和谐理论体系与我国传统哲学相一致而日趋完备和臻密,并逐步积淀为一种思维定势。《易经》倾向以儒家为主流,兼融道家、阴阳家,其阴阳和谐思维代表了我国传统哲学和谐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当然《易经》过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忽视人对自然的改造,结果在先民的心理底层沉积了一种对自然崇拜的宗教感情和审美情趣,这是《易经》阴阳学说的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42.
袁伟时在《名人传记》2008年第10期上著文说,杨振宁在2004年作报告时讲了一句话:“《易经》对中国的科学发展很不利。”他说,其中一点是不讲演绎论证。《易经》归纳了很多社会现象、自然现象,但没有严谨的演绎和论证。  相似文献   
43.
易经》,旷古一绝,稀世奇书。其内容博大精深,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社会意识形态各个领域都发生过、并且继续发生着重大影响,因而2000多年来,易学界的学者对《易经》研究的兴趣有增无已。最近,阿苏大岭同志撰著的《破译千古易经——兼论彝汉文化的同源性》(以下简称《破译》)已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它新鲜的材料与独到的见解,迥然有别于其他易学论著,具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44.
李印锋 《学理论》2010,(23):130-131
命运是一个既古老而又现代的话题。命运是命和运的有机组合的密切联系的整体,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存在状态和发展历程。对于命运,要从主体与客体、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进行辨析。进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命运,因为人的命运是自己选择的过程和结果。个人命运不是个体的独立性存在,它必然与其他的命运相互作用和联系而存在于人类命运和自然之中。在把握好个人命运的同时,当然更要关心国家的命运和自然的命运。  相似文献   
45.
订阅办法     
《法制博览》2008,(5):1-1
在古代,与风水一样,如何保全逝者的尸骨,让死者在阴间永获安宁,是葬前葬后均要考虑的问题。《易经》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如果从反盗墓的角度来理解。“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应该是中国古人最朴素,也是最原始的反盗墓构思。这种构思在历代都有运用。宋代书画家米芾便曾如此葬过亲属。明冯梦龙编撰的《古今笑史·痴绝部》中记录,“米芾好奇,葬其亲润州山间,不封不树。尝自诧于人,言莫有知其穴者。”  相似文献   
46.
易经》以非常形象的符号来表示对万事万物的看法,以"变"为其宗旨,反映事物的矛盾运动,在其对逻辑符号的推论中采用了归纳、演绎的方法使得其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运转体系。《易经》对逻辑符号的朴素的辩证思维所蕴含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当今的逻辑科学研究有着重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47.
高耀志 《传承》2007,(6):45-46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自古以来被奉为“群经之首”。它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万物之情,内容博大精深。其辩证法思想开启世人心智,历经数千年传承,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仍有指导意义。其整体性思维有助于实现社会整体和谐;矛盾思想有助于认识和化解矛盾,不断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变化发展思想有助于动态把握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8.
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伦理”二字合用,最早见于秦汉之际成书的《礼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敬畏伦理”(这一概念系作者2004年提出),  相似文献   
49.
作为中华文明的基本元典,<易经>同时是三者:它既是古代中国人的独特的思维理性,又是他们借以展开思维的思维工具,更是基于这种思维理性的对宇宙人生的整体认知.大易哲学不仅凝聚了古代中国人以千年为单位累积的经验与智慧,而且具有强烈的超于具体内容之上的框架性和思维工具性,呈现给后人的社会理论图景,就不仅仅限制于早期中国社会形态的语境,它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变革与演进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0.
顺天应人     
蔡星天 《奋斗》2009,(3):58-59
易经》中有这样一句话:“顺乎天而应乎人”。其要义在于告诫人们:立世为人和成就大业,要洞晓和遵从“天道”运行规律、顺应世间常规情理法则。因为:自然界众生万物的存在与发展,人类社会的沿革与兴替。都是有其独立不倚、刚健本常性格的,绝不可能因人而异,也不会有人超然其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