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52篇
中国政治   51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0世纪30年代,90余岁的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回忆自己的童年,说那时候“总喜欢看月亮”,曾经对长辈提出了许多问题,如“月亮是活的吗?月儿生在哪儿?”  相似文献   
22.
《今日中国论坛》2010,(5):94-94
<正>带着泛黄怀旧的色彩,月亮从爱琴海边缓缓升空。大片的黑暗中,海神波赛冬的神祠残缺而肃穆。两千四百多年了,月亮一直这样照着它;两千四百多年了,路过的水手仍会向它祈祷。  相似文献   
23.
张爱玲作品中使用的意象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以月亮、镜子、电车为代表的凄楚、 悲凉、孤寂等特定含意的意象的选择与主观物化, 足见这位时代、社会的“弃女”没落感伤、苍凉虚 无、无家可归的精神指归。这些意象的使用, 成为她作品人物心灵被扭曲的最好见证, 也使她的小 说更好地传达出她特有的审美风格。张爱玲作品中这些意象的使用, 不仅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 意象系统, 而且进一步营造成她荒凉而华美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24.
刘晓林 《观察与思考》2007,(7):20-21,23,25,27,29
<正>“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儿分?我的情也真,我的爱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在仰望,月亮之上,有多少梦想在自由地飞翔!昨天遗忘,风干了忧伤,我要和你重逢在那苍茫的路上。生命已被牵引,潮落潮涨。有你的远方,就是天堂!”无论是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  相似文献   
25.
查岗     
<正>中秋节,月亮像个晶莹透明的盘子挂在天上,丝丝夜风让人感到几分凉意。已经夜里12点了,连队举办的中秋晚会已经结束,喧嚣了一天的连队沉寂了下来,大家已经进入了梦乡。突然,一辆小车悄然停在连队棉花场门口。  相似文献   
26.
在欣欣向荣的都柳江畔,南方电网人投入到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惠民工程的建设大潮中,两岸苗、水、侗等各族同胞生活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民族产业、农家乐、村寨特色旅游在可靠电网的支撑下蓬勃发展……南方电网公司扎实推进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月亮山脚、春耕现场,南方电网人正忙碌在田间地头为村民灌溉保供电。随着各种供电服务方式的不断丰富,各族同胞在用电上享受到了更多的便利。  相似文献   
27.
继《月亮与六便士》,《刀锋》以后,又一鼓作气把《人性的枷锁》看完了,这是本带着毛姆自传色彩的小说,也是我读的第三本毛姆的长篇。读毛姆的书,就好像和一个老朋友聊天,他很擅长讲故事,也描述得相当经常精彩。较之阅读《月亮》和《刀锋》行云流水般的享受,毛姆在《人性的枷锁》对生活真相毫不掩饰的揭露,在触痛我残存的理想主义后反而心中生出  相似文献   
28.
婀娜多姿的绿树、争奇斗艳的鲜花,曲径通幽的小巷、波光粼粼的湖水,曾让《大地飞歌》、《歌声牵出月亮来》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声唱响的民歌广场,如今已被美丽的民歌湖所替代。2010年,南宁掀起了一场"中国水城"建设  相似文献   
29.
日前收到朋友寄来一把小巧的折扇,寓意"夏日送清凉"。不觉欣喜,感动于她巧妙的心思。久违了,扇子!我轻轻一捻,"哗"一声打开折扇。我的动作依旧娴熟,并没有因为多年的疏离而陌生。小扇轻摇,摇来凉风习习。扇子,曾经多么鲜活地在生活中舞动着,是我们最亲密的伙伴。光阴的脚步轻巧散淡地游移,一页页有关扇子的记载依旧清晰。夏夜,月色铺满一庭如水的清凉,蝉声已歇,夏虫呢喃,树影婆娑。吃过晚饭,一家人坐在宽敞的院子里,对着月光,一边摇着扇子,一边听祖母讲月亮上的故事。小扇轻摇的温馨时光,让我一遍遍怀想,一次次回首。  相似文献   
30.
周新永 《前沿》2008,(3):160-165
苏轼作为诗之大家,一生痴情写月,为文如赋赤壁,填词如咏“但愚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离不开月亮月亮成就了苏轼的艺术创作。苏轼的写月诗数量大,创新多,成就高,名气大,流传广,我们可以称其为月光诗人。研究苏轼的写月诗有助于科学地掌握苏诗的艺术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